按图索骥
拼音àn tú suǒ jì
含义索:找;骥:良马。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出处《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变已明矣。”
典故出处
《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变已明矣。”
近义词
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反义词
不落窠臼
英文翻译
locate sth. by a plan or char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索:找;骥:良马。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成语举例:每见一班按图索骥者,多失于骊黄牝牡。(明 赵汸《葬书问对》)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事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索,不能读作“sù”;骥,不能读作“yì”。
成语辨形:索,不能写作“素”;骥,不能写作“冀”。
成语谜面:悲鸿画马,伯乐来相
成语故事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图画寻找良驹。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图画来描述一匹好马的形象,然后让别人根据图画去找到这匹好马。这个成语后来引申为根据线索找到好的人才或事物。它强调了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发现潜在的优秀之处,而不是盲目地去寻找。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通过观察、分析和辨别,找到优秀的人才或事物。它可以用于各种情境,比如招聘、选材、挑选商品等等。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个人非常喜欢马,他想要找到一匹非常好的马。于是,他画了一幅马的图画,然后把这幅图画展示给大家看。只有一个人看到这幅图画后,立刻认出了图画中的马是一匹非常好的良驹。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到优秀的人才或事物。
成语结构
- 按图索骥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按”、“图”、“索”和“骥”四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通过对每个申请者的面试和简历进行仔细分析,最终按图索骥地选出了最适合的候选人。2. 这家公司在招聘过程中一直坚持按图索骥的原则,从众多应聘者中挑选出了一批优秀的员工。
记忆技巧
- 要记住这个成语,可以将“按图索骥”想象成一个人拿着一幅马的图画在寻找好马的场景。这样的形象会帮助你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的寻找好马的故事。此外,你也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寻花问柳”、“寻根究底”等等,来拓展你的词汇和语言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按图索骥,找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2. 初中生:在选择朋友的时候,我们要按图索骥,找到真正值得信任的人。3. 高中生:考大学时,我们要按图索骥地选择专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4. 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按图索骥地选择公司,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