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国济时
拼音kuāng guó jì shí
含义匡正国家,挽救时局。
出处《隋书·帝纪第一·高祖上》:“匡国济时,除凶拨乱。”唐·李翱《卓异记·三十二年居相位》:“玄龄初与杜如晦为友,属隋室丧乱,未尝不慨然相顾,有匡国济时之心。”
典故出处
《隋书·帝纪第一·高祖上》:“匡国济时,除凶拨乱。”唐·李翱《卓异记·三十二年居相位》:“玄龄初与杜如晦为友,属隋室丧乱,未尝不慨然相顾,有匡国济时之心。”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匡正国家,挽救时局。
成语举例:郑相国匡国济时,终始一致,文经武纬,何谢古人!★唐·康骈《剧谈录·凤翔府举兵》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挽救时局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匡国济时是由“匡”、“国”、“济”和“时”四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匡”意为挽救、拯救,“国”指国家,“济”意为救助、帮助,“时”指时刻、时局。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国家面临危难的时候,通过挽救和拯救来解救国家,改善时局。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在国家面临危难、时局不稳定的情况下,有人挺身而出,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拯救国家。可以用于讨论历史事件、领导者的才能和作为,以及国家的发展和变革等方面的话题。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当时,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在战争中战败,国家陷入了困境。一位名叫晏婴的智者前来劝告齐宣王,他说:“国家陷入危机,您应该挽救国家,改善时局。”齐宣王接受了晏婴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挽救国家,成功地改善了时局。后来,人们用“匡国济时”来形容晏婴的行为和成就。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匡”、“国”、“济”和“时”。
例句
- 1. 面对国家的危机,我们应该积极行动,努力匡国济时。2. 在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通过匡国济时,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四个字分别与其含义联系起来记忆。例如,“匡”可以与“挽救”联系,“国”可以与“国家”联系,“济”可以与“救助”联系,“时”可以与“时刻”联系。通过将这些关键词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地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历史中的一些匡国济时的故事,例如晏婴的故事。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与国家挽救和拯救相关的成语,如“扶危济困”、“救世济民”等,以扩大对这一主题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学习勤奋,将来长大后能够匡国济时。2. 初中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了许多匡国济时的英雄故事。3. 高中生: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积极行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匡国济时。4. 大学生:在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刻,我们应该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匡国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