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之若素
拼音ān zhī ruò sù
含义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出处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典故出处
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近义词
泰然处之、漠然置之、随遇而安
反义词
惊惶失措、寝食不安、见异思迁
英文翻译
put up sth. with grace; take it very calml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成语举例: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面对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静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素,不能读作“sū”。
成语辨形:素,不能写作“苏”。
成语辨析:安之若素与“随遇而安”有别:安之若素的“之”是有所指的;即不如意的境况等;“随遇而安”表示能适应任何环境;不一定有所指。
详细解释
- 安之若素形容人的心态平和安宁,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这个成语源自《论语·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其中的“与命与仁”一句,意思是无论是生命还是道义,都要像素心一样平静安详。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的心境平和,不受外界干扰的状态。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压力或者挫折时保持冷静、稳定的心态。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孔子的言论。孔子在《论语·子罕》中提到:“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其中的“与命与仁”一句,意思是无论是生命还是道义,都要像素心一样平静安详。后来,人们将这句话中的“安之若素”提取出来,用来形容人的心态。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在遭受失败的时候,他能够保持安之若素的心态。2. 她面对困难时总是能够安之若素,不被打击。3. 老师教导我们要在压力下保持安之若素的心态。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安之若素”拆解成“安之”和“若素”来记忆。其中,“安之”表示安心、平静,而“若素”表示像素心一样平静安详。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平心静气”、“泰然处之”等,来拓展对心态平和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考试前,我要像安之若素的大海一样平静,不紧张。2. 初中生:面对同学间的争吵,我们应该保持安之若素的心态,以和为贵。3. 高中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安之若素,保持稳定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