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见侧出
拼音páng jiàn cè chū
含义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表现的形象。
出处宋·苏轼《书吴道子画后》:“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伪斜平直各相乘除。”
典故出处
宋·苏轼《书吴道子画后》:“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伪斜平直各相乘除。”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表现的形象。
成语举例:清·李渔《闲情偶记·诗曲·结构》:“止为一线到底,并无旁见侧出之情。”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从侧面表现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旁见侧出是一个由“旁见”和“侧出”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旁见指的是从旁观察,不直接参与,而侧出则表示从侧面显露出来。这个成语的基本意思是通过旁观或侧面的观察来得出结论或见解,而不是通过直接参与或主观推断。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通过间接的观察或侧面的途径来获得信息或洞察。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讨论问题、写作、演讲等等。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韩愈的《进学解》一文中。韩愈是唐代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通过旁观察察觉到了别人所没有注意到的事情,从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旁见侧出是一个由两个动词和一个动词短语组成的成语,结构较为简单。
例句
- 1. 他通过旁见侧出,发现了公司内部的问题。2.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通过旁见侧出来解决。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旁见”和“侧出”两个词的意思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旁见可以理解为通过旁边的观察,而侧出可以理解为从侧面显露出来。所以,“旁见侧出”就是通过旁观察或侧面的观察来得出结论或见解。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观察、判断相关的成语,如“目不旁视”、“见微知著”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通过旁见侧出,发现了同学们在考试前都在偷偷抄袭。2. 初中生:通过旁见侧出,我观察到老师对这个问题并不满意。3. 高中生:通过旁见侧出,我发现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现象。4. 大学生:通过旁见侧出,我得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帮助你全面了解和记忆“旁见侧出”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