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擿奸发伏在词典中的解释
yuánjiān

擿奸发伏

拼音yuán jiān fā fú

含义揭露举发隐秘的奸人和坏事。

出处《三国志·任苏杜郑仓传》:“自太祖迄于咸熙,魏郡太守陈国吴瓘、清河太守乐安任燠、京兆太守济北颜斐、弘农太守太原令狐邵、济南相鲁国孔乂,或哀矜折狱,或推诚惠爱,或治身清白,或擿奸发伏,咸为良二千石。”

典故出处

  • 《三国志·任苏杜郑仓传》:“自太祖迄于咸熙,魏郡太守陈国吴瓘、清河太守乐安任燠、京兆太守济北颜斐、弘农太守太原令狐邵、济南相鲁国孔乂,或哀矜折狱,或推诚惠爱,或治身清白,或擿奸发伏,咸为良二千石。”

近义词

  • 摘奸发伏

英文翻译

  • expose evildoers and reveal malpractices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揭露举发隐秘的奸人和坏事。
    成语举例:宋·彭乘《墨客挥犀》第九卷:“孙元规知杭州,擿奸发伏,号为神明。”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擿奸发伏中的“擿”指的是揭发,奸指的是坏人的罪行,发伏指的是将坏人捉拿归案。整个成语意为揭发坏人的罪行,使其落网。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揭发别人的坏事,特别是指揭发犯罪行为,使罪犯受到法律制裁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齐国的公子重耳逃亡到晋国,晋国的国君晋文公对他非常欣赏,但是晋国的大夫士鲂却不相信公子重耳的能力,还嫉妒他。于是,士鲂想方设法揭发公子重耳的坏事,但都没有成功。最后,晋文公发现了士鲂的阴谋,将他捉拿归案,公子重耳也得以安全返回齐国。这个故事中的揭发坏人的情节,被后人用来形容揭发坏人的行为,从而形成了成语擿奸发伏。

成语结构

  • 擿奸发伏由三个汉字组成,每个字都有独立的含义,但结合在一起则形成了新的意义。

例句

  • 1. 他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擿奸发伏,将一批贪官污吏绳之以法。2. 他是一位正直的警察,擿奸发伏,为社会带来了安宁。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擿奸发伏的三个字分开记忆,擿奸发伏。可以通过创造联想来帮助记忆,比如想象自己是一个侦探,揭发了坏人的罪行,将其捉拿归案。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揭发坏人有关的成语,比如“揭竿而起”、“揭盖子”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擿奸发伏,不要帮坏人隐瞒真相。2. 初中生:我们班同学合作揭发了一个作弊的同学,让他受到了惩罚。这就是擿奸发伏。3. 高中生:社会需要更多的人擿奸发伏,为正义发声,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拆字解意

擿奸发伏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