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烛其奸
拼音dòng zhú qí jiān
含义洞:透彻;烛:照见;奸:奸诈。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出处《明史·董传策传》:“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典故出处
《明史·董传策传》:“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近义词
洞察其奸、明察秋毫
反义词
不明真相、制造冤案
英文翻译
see through sb.'s treacher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洞:透彻;烛:照见;奸:奸诈。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成语举例:尽管犯罪分子作案手段隐蔽,我公安人员却早已洞烛其奸,正伺机将其抓获。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其,不能读作“qī”。
成语故事
明朝嘉靖时期,奸相严嵩专权,朝廷里尽是他的党羽,这些人上下勾结、狼狈为奸。松江府华亭县董传策上书弹劾严嵩,希望嘉靖皇帝洞烛其奸,消除朋党。昏庸的嘉靖听不进忠言,将董传策打入大牢,发配云南。
详细解释
- 洞烛其奸源自《汉书·王莽传》,其中“洞烛”意为透过黑暗,看清事物的真相,“其奸”指的是对他人的阴谋诡计。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识破他人阴谋并揭露真相的意思。
使用场景
- 洞烛其奸可以用来形容揭露别人的阴谋诡计,揭发别人的不法行为,或者指识破某人的虚伪和阴险。常用于讽刺、批评和警示的语境中。
故事起源
- 洞烛其奸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传记《汉书·王莽传》。王莽是西汉末年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通过篡位成为新朝的皇帝。在王莽篡位之前,有一位名叫吴汉的将军,他洞察王莽的阴谋,并揭露了他的真面目。后来,人们就用“洞烛其奸”来形容吴汉揭发王莽的阴谋。
成语结构
- 洞烛其奸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形式为“动词 + 名词 + 代词 + 名词”。
例句
- 1. 他通过调查和分析,成功洞烛了对手的阴谋。2. 这位记者勇敢地洞烛了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3. 我们要警惕那些企图洞烛我们团队的敌对势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黑暗的房间,里面有一盏明亮的烛光,能够透过黑暗揭示出房间中隐藏的阴谋诡计。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揭露阴谋有关的成语,如“揭竿而起”、“暗箭伤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洞烛了同学的作弊行为,告诉了老师。2. 初中生:我读了一本侦探小说,主人公通过洞烛其奸,最终成功破案。3. 高中生:历史课上,老师讲述了吴汉洞烛王莽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性。4. 大学生: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学会洞烛其奸,揭露社会上的不公和腐败现象。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