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隔靴抓痒在词典中的解释
xuēzhuāyǎng

隔靴抓痒

拼音gé xuē zhuā yǎng

含义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同“隔靴搔痒”。

出处《续景德传灯录·安德子胜禅师》:“若也扬眉瞬目,又是鬼弄精魂,更或拈拂敲床,大似隔靴抓痒。”

典故出处

  • 《续景德传灯录·安德子胜禅师》:“若也扬眉瞬目,又是鬼弄精魂,更或拈拂敲床,大似隔靴抓痒。”

近义词

  • 隔靴搔痒、隔靴爬痒

英文翻译

  • attempt an ineffective solution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同“隔靴搔痒”。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没有抓住关键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隔靴抓痒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比喻处理问题只从表面着手,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就像我们穿着鞋子时,如果脚底被蚊虫叮咬了,我们想要抓痒,但因为鞋子的阻隔,我们只能隔着鞋子抓,无法有效地解决痒的问题。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处理问题时没有解决根本的情况。

使用场景

  • 隔靴抓痒可以用来形容处理问题时只解决了表面,没有解决根本的情况。比如,某个公司在解决销售问题时只关注了销售额的提升,而没有考虑到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的问题,就可以用隔靴抓痒来形容。

故事起源

  • 隔靴抓痒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中。故事讲述了一个人穿着鞋子被蚊子叮咬,想要抓痒却无法直接触及到痒处的情景。后来,这个故事被用来形容处理问题只解决表面而不解决根本的情况,逐渐演变成了成语隔靴抓痒。

成语结构

  • 隔靴抓痒由三个词语组成,分别是“隔靴”、“抓”和“痒”。

例句

  • 1. 他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只顾着涂抹药膏,根本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简直是隔靴抓痒。2. 这个方案只是暂时解决了一部分问题,还是隔靴抓痒。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想象自己穿着鞋子被蚊子叮咬的情景,想要抓痒却无法直接触及到痒处的感觉,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治标不治本”、“敷衍塞责”等,来拓展对处理问题的深入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做作业的时候只是匆匆忙忙完成,没有仔细思考,就像隔靴抓痒一样。2. 初中生: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只看到了表面的错误,没有帮助我们改正写作方法,真是隔靴抓痒。3. 高中生:政府在解决环境问题时只注重了治理污染,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产生污染的原因,这种做法就是隔靴抓痒。

拆字解意

隔靴抓痒成语造句

  • 隔靴抓痒造句(精选21条)

    1、在职业移民名额没有立法增加的情况下,中印两国EB2和全球的EB3排期会是常态,任何前移都只能是隔靴抓痒的小打小闹。2、这让人觉得使渔竿实在是隔靴抓痒,于是趁周围无外人,偷偷撒下网兜。3、所以,我们单纯的在道德的层面上,讨论11个恶童的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