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巧理拙
拼音cí qiǎo lǐ zhuō
含义文辞虽然浮华,但不能阐明道理。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公孙之白马孤犊,辞巧理拙,魏牟比之鸮鸟,非妄贬也。”
典故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公孙之白马孤犊,辞巧理拙,魏牟比之鸮鸟,非妄贬也。”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文辞虽然浮华,但不能阐明道理。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或说话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辞巧理拙是由“辞”、“巧”、“理”和“拙”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辞”指言辞、词句;“巧”指巧妙、灵活;“理”指道理、思维;“拙”指笨拙、不灵活。辞巧理拙形容一个人在言辞表达上有一定的才能,但在思维和理论上显得不够灵活,思维缺乏灵活性和深度。
使用场景
- 辞巧理拙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言辞表达上有一定的技巧,但在思维和理论上显得不够灵活。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口才较好但思维不够敏捷的人。例如,在辩论赛中,一个选手可能会用很多华丽的辞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却无法从更深层次去分析和理解问题。
故事起源
- 关于辞巧理拙的具体故事起源尚不明确,但它是根据人们对于辞言和思维的不同表现而形成的成语。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古代文人墨客的言辞技巧和思维方式有关。
成语结构
- 辞巧理拙是一个四字成语,由“辞”、“巧”、“理”和“拙”四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演讲辞巧理拙,听起来很有说服力,但实际上逻辑不严密。2. 这篇文章辞巧理拙,看似深入浅出,实则思维不够缜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辞巧理拙。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用华丽的辞藻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却无法从更深层次去分析和理解问题,思维显得不够灵活。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辞巧理拙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辞章受理”、“辞不达意”等。同时,也可以学习相关的修辞手法和逻辑思维方法,以提高自己的辞说和思维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文辞巧理拙,句子都写得很漂亮,但是内容却不够深刻。2. 初中生:她的辩论辞巧理拙,虽然用词很有说服力,但是论据不够充分。3. 高中生:这位学者的演讲辞巧理拙,听起来很有魅力,但是逻辑上存在一些问题。4. 大学生:他的论文辞巧理拙,写得很细腻,但是论证不够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