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拈来
拼音xìn shǒu niān lái
含义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出处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典故出处
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近义词
顺手牵羊、唾手可得
反义词
大海捞针、来之不易
英文翻译
write without stopping to reflec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成语举例:惹一番信手拈来斧痕。(元 无名氏《度柳翠》第一折)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写作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拈,不能读作“zhān”。
成语辨形:拈,不能写作“贴”。
成语谜面:占;点;简便可取
详细解释
- 信手拈来源自《史记·卷一百三十九·孟子荀卿列传》,原文是“信手拈来,无所不成”。意思是指能够轻松地随手做到任何事情,形容技艺或才能非常高超,无所不能。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某人能够轻松地应对各种情况,毫不费力地完成任务。也可以用来表达某人的才能或技艺非常高超,无所不能。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刘伯温的军事家,他在战场上作战神勇,常常能够在千钧一发之际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取得胜利。有一次,他在战场上被敌军包围,手持一根树枝,他信手一拈,竟然变成了一把利剑,然后他轻松地击败了敌军,成功逃脱。从此,人们用“信手拈来”来形容刘伯温的高超才能。
成语结构
- 动词+手+动词+来
例句
- 1. 他对数学非常才华横溢,解题信手拈来。2. 这位大厨烹饪技艺高超,做菜信手拈来。3. 他是一位优秀的演讲者,每次上台都能信手拈来地掌控全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信手拈来”与刘伯温的故事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刘伯温在战场上信手一拈变出利剑的情景,以及他轻松地击败敌军的形象。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刘伯温的历史故事,以及其他与高超才能相关的成语,如“出类拔萃”、“炉火纯青”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学会了乒乓球技巧,现在打球信手拈来。2. 初中生:他是一位天才少年,数学题对他来说信手拈来。3. 高中生:他的英语水平非常高,阅读英文文章对他来说信手拈来。4. 大学生: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编写代码对他来说信手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