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赂公行
拼音huò lù gōng xíng
含义赂:贿赂;公行:公开。公开用金钱、财物收买别人进行不正当的活动。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三公倾邪,皆希世见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
典故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三公倾邪,皆希世见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
近义词
贿赂公行
英文翻译
Bribery is practised in public.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赂:贿赂;公行:公开。公开用金钱、财物收买别人进行不正当的活动。
成语举例:在黑暗的旧中国,百姓饥寒交迫,民不聊生,但腐败政府却货赂公行,官官相护,于民生国计而不顾。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公开以货财进行行贿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赂,不能读作“luó”。
成语辨形:货,不能写作“贷”;公,不能写作“供”。
详细解释
- 货赂公行原指商人用财物行贿赂官员,以谋取私利。现在泛指利用金钱或物质诱惑来获得不正当的利益。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那些利用金钱权势谋取私利的人,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要遵守公正的原则,不要沉迷于追求个人利益。
故事起源
-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淮阴侯刘邦在刘邦即位之前,曾经在一个村庄里做过一个普通的农夫。当时有一个商人向刘邦提出贿赂,希望刘邦能够帮助他解决一些问题。刘邦拒绝了商人的贿赂,并告诉他:“货赂公行,公道自在。”意思是说,商人利用财物行贿赂官员的行为是不公正的,公道是无法被金钱所左右的。
成语结构
- 货赂公行由“货”、“赂”、“公”、“行”四个字组成。
例句
- 1. 这个官员因为接受了贿赂,被控以货赂公行罪名。2. 我们应该坚决反对货赂公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货赂公行”拆分为“货赂”和“公行”两个部分进行记忆。货赂指以财物行贿,公行指公正的行为。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公而忘私”、“贪污腐化”等,来增加对于利益和公正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那个学校的校长,因为他经常被人说是一个货赂公行的人。2. 初中生:我们要警惕身边的人是否有货赂公行的行为,不能被金钱所蒙蔽。3. 高中生:货赂公行是社会道德的败坏,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反腐斗争。4.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我们要坚守原则,杜绝一切形式的货赂公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