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仁至义尽在词典中的解释
rénzhìjìn

仁至义尽

拼音rén zhì yì jìn

含义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出处《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典故出处

  • 《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近义词

  • 无微不至、急公好义

反义词

  • 漠不关心

英文翻译

  • do what is humanly possible to help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成语举例:况且他们还说和我们共同管理,总算是仁至义尽的了!(冰心《斯人独憔悴》)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至,不能读作“zhī”。
    成语辨形:至,不能写作“知”。
    成语辨析:仁至义尽和“关怀备至”都可形容对别人的帮助达到了极点。但仁至义尽偏重于“仁”、“义”;语义范围要比“关怀备至”大;“关怀备至”偏重于“关怀”;即指对人关心。

详细解释

  • 仁至义尽是由“仁”、“至”、“义”和“尽”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仁”表示仁爱之心,关心他人;“至”表示极致、最高境地;“义”表示正义、道德;“尽”表示全力、竭尽。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对他人的仁慈和善良已经达到了最高境地,尽全力帮助他人,并竭尽所能满足对方的需求。

使用场景

  • 仁至义尽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他人的善良、仁慈和助人精神。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在帮助他人时付出了最大的努力,甚至不计回报。

故事起源

  •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孟子的著作,其中有一则关于仁至义尽的故事。相传,孟子曾经担任过齐国的官员,有一次他去拜访国君,路上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向孟子求救,说他的哥哥被困在河中无法自救。孟子立即放下手中的事务,亲自去救援这个人的哥哥,不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孟子的行为被国君看到后,深为感动,赞叹孟子的仁至义尽。

成语结构

  • 仁至义尽的结构是“仁至”+“义尽”,表示仁慈达到了最高境地,义务尽到了最大限度。

例句

  • 1. 他对朋友的帮助仁至义尽,总是尽全力去满足对方的需求。2. 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他的朋友仁至义尽地帮助了他。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仁至义尽的四个字按顺序记忆,理解成一个人的仁慈和善良达到了最高境地,尽全力帮助他人并满足对方的需求。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仁至义尽相关的成语,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无敌”等,以扩展对仁慈和善良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是仁至义尽的,总是尽力帮助我们学习。2. 初中生:我的朋友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仁至义尽地支持了我。3. 高中生:作为班长,我会尽力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做到仁至义尽。4. 大学生:志愿者们在敬老院里对待老人都是仁至义尽的,给予了他们无私的关爱。

拆字解意

仁至义尽成语造句

  • 仁至义尽造句(精选33条)

    1、他坐牢是咎由自取,你曾几次原谅他,已经仁至义尽,不必再感到内疚。2、我们不是神仙,我们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仁至义尽,问心无愧,如此而已。或者换个说法: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眼下普遍最缺乏的,并不是已经泛滥成灾的溺爱,而是理智的爱。3、我...

  • 仁至义尽造句,仁至义尽的意思(精选21条)

    语义说明形容对他人尽最大的努力关怀照顾。使用类别用在「尽心待人」的表述上。例句01他一直照顾因公殉职部属的家人,可说是仁至义尽。02我们对你容忍再三,已经仁至义尽,岂料你仍不知悔改。03在朋友最困难时,他把薪水都拿去资助,这种人可算是仁至义...

  • 仁至义尽造句(精选17条)

    1、他坐牢是咎由自取,你曾几次原谅他,已经仁至义尽,不必再感到内疚。2、虽然老王曾经对不起家人,但这些年来,他努力的照顾家人,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应该可以得到家人的谅解。3、穆萨说:此后,如果我再问你什么道理,你就可以不许我再追随你,你对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