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舌敝耳聋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éěrlóng

舌敝耳聋

拼音shé bì ěr lóng

含义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舌敝耳聋,不见成功。”

典故出处

  • 《战国策·秦策一》:“舌敝耳聋,不见成功。”

近义词

  • 舌敝唇焦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补语;指不予理睬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舌敝耳聋是由“舌敝”和“耳聋”两个成语组合而成。舌敝指的是舌头磨损,耳聋指的是耳朵听不见声音。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说话多且啰嗦,却对别人的话不耐烦或不理解。

使用场景

  • 舌敝耳聋常用于形容某人说话啰嗦、唠叨,而对别人的意见或话语置之不理。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不愿意倾听他人的建议或意见,只顾自己说话。

故事起源

  • 舌敝耳聋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南史·卷三十九·陆法言传》中。故事讲述了南朝梁代的陆法言因为性格好奇、好奇心重,而对一些琐碎的事情非常感兴趣,于是常常打断别人的谈话,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从而被人称为“舌敝”。而后来陆法言又被人指责不听别人的话,只顾自己说话,于是被称为“耳聋”。因此,这个成语就形容一个人说话啰嗦,而对别人的话不耐烦或不理解。

成语结构

  • 舌敝耳聋是由两个成语组合而成,具有形容词的特点。

例句

  • 1. 他真是舌敝耳聋,一直在说自己的事情,根本不关心别人的意见。2. 我跟他说了好几次了,可他就是舌敝耳聋,根本不听我的建议。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一个人的舌头很磨损,而耳朵却听不见声音,形象地描述一个人说话啰嗦,对别人的话却不耐烦或不理解。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嘴碎舌长”、“目空一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妈妈总是舌敝耳聋,她一边做饭一边跟我聊天,从来没有注意听我的话。2. 初中生:我有一个朋友很舌敝耳聋,他总是喜欢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而不愿意听我讲的故事。3. 高中生:有些老师真是舌敝耳聋,他们总是讲一些无聊的课程,根本不关心学生的意见。

拆字解意

舌敝耳聋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