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照葫芦画瓢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àoluhuàpiáo

照葫芦画瓢

拼音zhào hú lu huà piáo

含义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典故出处

  • 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近义词

  • 依样画葫芦、照猫画虎

反义词

  • 标新立异

英文翻译

  • copy <imitate>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成语举例:学习先进经验不能照葫芦画瓢。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模仿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谜面:写生

成语故事

  • 宋朝初年,翰林学士陶谷自以为文笔高超、才能出众,想好好表现一下升职,他劝宋太祖重视文字工作。赵匡胤以为他的工作只是抄写而已,说是依样画葫芦。陶谷的目的没有达到,就在住处墙上题诗:“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详细解释

  • 照葫芦画瓢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其中的“葫芦”和“瓢”是两种形状相似的容器。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模仿别人的样子或行为,没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创造力。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那些缺乏创造力和独创性的人,他们只会机械地模仿别人的样子或行为,缺乏自己的独特思考和创新能力。这个成语也可以用于批评那些没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他们只会盲目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不加思考。

故事起源

  • 照葫芦画瓢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画家,他非常擅长画葫芦和瓢,他的画作非常逼真,以至于无法分辨出哪个是葫芦,哪个是瓢。后来,有一个学徒看到了他的画作,想要学习画画,但是他没有自己的创造力,只会模仿师傅的作品。于是他开始照葫芦画瓢,只会把师傅的画作复制出来,没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成语结构

  • 照葫芦画瓢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其中的“照”表示模仿,“葫芦”和“画瓢”则是两种形状相似的容器,象征着模仿的对象。

例句

  • 1. 他没有自己的创造力,只会照葫芦画瓢,不会有什么独特之处。2. 别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完全是照葫芦画瓢。

记忆技巧

  • 可以用“葫芦”和“瓢”的形状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拿着一个葫芦在画一个瓢的形状,表示他只会模仿别人的行为。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创造力和独创性相关的成语,如“有眼无珠”、“墨守成规”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照葫芦画瓢,从来没有自己的主意。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只会照葫芦画瓢。3. 高中生:在创作作文的时候,我们要有独特的见解,不要照葫芦画瓢。

拆字解意

照葫芦画瓢成语造句

  • 照葫芦画瓢造句(精选19条)

    1、笔者临习此书未曾以一笔一画照葫芦画瓢,只是凭着以白蕉书法的感觉而意临,在用笔上增强节奏感,在体势上加以行笔流畅,给人以清新流动之美。2、大牛:照葫芦画瓢这个成语,是说照着样子模仿。3、后来他干脆不去医院了,“久病成良医”,每当发作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