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嫂溺叔援在词典中的解释
sǎoshūyuán

嫂溺叔援

拼音sǎo nì shū yuán

含义比喻视实际情况而变通做法。

出处语出《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典故出处

  • 语出《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比喻视实际情况而变通做法。
    成语举例: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六回:“恐怕人拘泥小节,伤了大义,故紧接一句道:‘嫂溺叔援,权也。’”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战国时期,齐国雄辩家淳于髡问孟子男女之间不用手递受物品是礼,那么嫂子掉进水里,小叔子用手去救是礼吗?孟子认为是礼。淳于髡又说天下的人都掉进水里,你为什么不去救?孟子回答说应该用道去救,而不是用手去救。

详细解释

  • 嫂溺叔援是一个以家庭关系为背景的成语,由“嫂溺”和“叔援”两个词组成。其中,“嫂溺”指的是嫂子溺水,即嫂子遇到危险;“叔援”指的是叔叔前来救援,即叔叔帮助嫂子脱离危险境地。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亲属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精神。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亲属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帮助,也可以用来教育人们在家庭中应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夫妻间的互相关心、兄弟姐妹之间的互相帮助等情景。

故事起源

  • 嫂溺叔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故事。相传,古代有一对兄妹,嫂子非常善良贤惠,嫁到了兄弟家里。一天,嫂子在河边洗衣服时不慎落水,险些溺水身亡。这时,叔叔听到了嫂子的呼救声,毅然跳入水中,将嫂子救了上来。这个故事体现了亲属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精神,因此形成了“嫂溺叔援”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嫂溺叔援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在困难时,亲人之间应该嫂溺叔援,共同度过难关。2. 她的叔叔对她非常关心,总是嫂溺叔援,给予她帮助和支持。

记忆技巧

  • 记忆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将“嫂溺叔援”的发音反复朗读,帮助记忆成语的音节和发音。想象一个嫂子掉进水里,然后叔叔跳入水中救援的场景,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故事。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有关亲情和家庭关系的成语,比如“骨肉相连”、“手足之情”等,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和重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哥哥对我非常好,他总是嫂溺叔援,帮助我解决问题。2. 初中生:在家庭中,我们应该嫂溺叔援,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3. 高中生:亲人之间的嫂溺叔援是家庭和睦和幸福的重要保障。

拆字解意

嫂溺叔援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