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言吐词
拼音chū yán tǔ cí
含义犹言谈吐。指说话。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雍容之度。”
典故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雍容之度。”
近义词
出言吐气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犹言谈吐。指说话。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人的说话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出:说出;言:言辞;吐:说出;词:言辞。意思是说话时言辞准确、恰如其分,不多也不少。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说话准确、有力,不拖泥带水,表达清楚明白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批评某人说话不准确或言辞冗长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出自《晋书·刘琨传》。晋朝时,刘琨是一个有才能的官员,他在上表时,总是能用恰如其分的言辞表达自己的意见。有一次,刘琨上表说:“臣出言吐词,不敢自专。”他的表达方式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赞赏,成为了后来形容说话准确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四个汉字的固定搭配。
例句
- 1. 他在辩论会上出言吐词,令人佩服。2. 这位演讲者总是能够出言吐词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出言吐词”与“准确、恰如其分”联系起来,形成联想。例如,可以想象一个人说话时,他的嘴巴像喷泉一样喷出准确的词语,表达得非常恰如其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言简意赅”、“一针见血”等,用于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讲课时总是出言吐词,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2. 初中生:他的演讲能够出言吐词,让我们听得非常认真。3. 高中生:在辩论比赛中,他能够出言吐词地驳倒对方的观点。4. 大学生:作为一名辩论队的成员,他的任务是出言吐词地捍卫自己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