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所向
拼音rén xīn suǒ xiàng
含义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出处《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典故出处
《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近义词
众望所归、深得人心
反义词
众叛亲离、怨声载道、众矢之的
英文翻译
accord with the will of the peopl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成语举例:这是人心所向,此人和之大利。(曲波《林海雪原》三七)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补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所,不能读作“shuǒ”。
成语辨形:向,不能写作“像”。
成语辨析:人心所向和“众望所归”;都可表示“群众一致拥护”的意思。但“众望所归”;多用于人;人心所向一般用于 事;不用于人;语义范围大。
成语谜面:听诊器
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登基不久的晋愍帝司马邺要举行盛大庆典,丞相司马睿的主簿熊远认为与国家危难局面不相称,就上书劝谏愍帝:天子要与民同忧,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我劝天子应该提倡忠孝之仪,宣扬仁义之统。司马睿也加以赞同,愍帝接受劝谏。
详细解释
- 人心所向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人们的心意一致向着同一个方向。它强调了人们共同的愿望或追求,表示大家对某件事物或目标的普遍认同和追随。
使用场景
- 人心所向通常用于描述社会、团体或群体的共同心愿或追求。它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于某项改革、发展或目标的普遍支持和共鸣,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于某个领导或团队的高度认同和拥护。
故事起源
- 《汉书·王莽传》中有一句话:“人心所向,水则东注,木则西山。”这句话意思是人们的心意所向,水就会向东流,木就会向西山倾斜。后来,人们将这句话中的“人心所向”作为一个成语来使用。
成语结构
- 人 + 心 + 所向
例句
- 1. 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需要团结一致,让人心所向,共同努力。2. 这个领导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拥护,因为他的决策正是人心所向的。
记忆技巧
- 将成语拆分成三个部分进行记忆,人心所向,可以联想到人们的心意向着同一个方向。你可以用一个图像或故事来帮助记忆,例如想象一个团队在一起,每个人的心都指向同一个方向。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心所向相关的成语,例如众望所归、群策群力等。这些成语都与人们的共同心愿或追求有关,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人心所向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人心所向,都希望能有更多的户外活动。2. 初中生:面对疫情,人心所向是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可以回到正常的生活中。3. 高中生:考试前,同学们的人心所向都是希望取得好成绩,进入理想的大学。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