煞有介事
拼音shà yǒu jiè shì
含义原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象很了不起的样子。
出处沙汀《替身》:“保长一只脚踏上板凳的一端,象煞有介事地抽吸起来。”
典故出处
沙汀《替身》:“保长一只脚踏上板凳的一端,象煞有介事地抽吸起来。”
近义词
盛气凌人、矫揉造作
反义词
落落大方、雍容大雅、若无其事
英文翻译
in seeming earnes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原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象很了不起的样子。
成语举例:保长一只脚踏上板凳的一端,象煞有介事地抽吸起来。(沙汀《替身》)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煞,不能读作“shā”。
成语辨形:介,不能写作“戒”。
详细解释
- 煞有介事是由“煞”和“介事”两个词组成的,煞有介事中的“煞”是一个表示强调的副词,意思是非常、极其。而“介事”表示事情、事务。煞有介事的意思就是形容一个人对待事情非常认真、态度严肃,仿佛要把事情做到极致。
使用场景
- 煞有介事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做事情时非常认真、严肃的样子。例如,在工作场合,一个员工对待工作非常认真,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细节,你可以说他煞有介事。又如,在学习中,一个学生对待作业非常认真,仔细检查每一个答案,你也可以说他煞有介事。
故事起源
- 煞有介事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第三十九则《煞有介事》一则中。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做事时非常认真,仿佛要把事情做到极致,最终却因为太过计较细节而导致事情不顺利的情节。从此,煞有介事成为了一个形容做事认真却过于计较的成语。
成语结构
- 煞有介事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对待工作总是煞有介事,从不马虎。2. 她在做家务时总是煞有介事,把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煞有介事”与“非常认真、态度严肃”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认真、严肃相关的成语,如“一丝不苟”、“一板一眼”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上课时总是煞有介事,让我们都很有学习的动力。2. 初中生:班长在组织活动时总是煞有介事,每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3. 高中生:考试前,同学们都煞有介事地复习,希望能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在准备毕业论文时,我煞有介事地查找资料,希望能写出一篇优秀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