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拼音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
含义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典故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近义词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反义词
富可敌国
英文翻译
have neither a tile over one's head nor a speck of land under one's fee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成语举例:贫农们不怕失掉什么。他们中间有很多人,确实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他们有什么不进农会?(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上无片瓦,指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表示没有住处;下无插针,指脚底下没有地方可以插针,表示没有立足之地。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没有任何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无家可归,无处落脚,或形容一个地方非常贫穷落后,没有任何条件可以生存。
故事起源
- 《后汉书·李固传》中记载了这个成语的故事。李固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忠臣,他在黄巾起义时效力于刘备,但后来被曹操所杀。李固的儿子李丰,年幼时被曹操追杀,无处可逃。他们父子在逃亡中经过一个地方,这个地方非常贫穷,没有一片瓦片可以作为避难所,也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插针,所以李丰感叹道:“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衍生而来的。
成语结构
-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形容词+名词+连词+名词+的+名词
例句
- 1. 当时战乱频发,许多人流离失所,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2. 这个偏远的山区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化设施。3.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没有一技之长就会变得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结构分解记忆,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形象地描绘了一个没有任何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无家可归”、“无处可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梦里去了一个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什么都没有。2. 初中生:这个城市发展迅速,不再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3. 高中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没有一技之长就会变得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4. 大学生:毕业后,我希望能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而不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