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仗义
拼音kāng kǎi zhàng yì
含义仗义:讲义气。为了讲情谊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啬地帮助别人。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典故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仗义:讲义气。为了讲情谊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啬地帮助别人。
成语举例:黄兄慷慨仗义,弟虽力薄,亦可少助之。(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九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很大方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慷慨仗义强调一个人的豪迈胸怀和义气。慷慨表示心胸宽广、大度,仗义表示乐于助人、勇于为正义事业而奋斗。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有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质,愿意为他人和社会的正义事业付出一切。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有慷慨仗义精神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帮助他人。
故事起源
- 慷慨仗义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故事讲述了公元前319年,齐国国君齐威王在与楚国作战时,楚国派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齐国大臣田忌提议使用“赛马三跑”的策略,将齐国的马与楚国的马进行多次比赛,以此来破解楚国的优势。田忌派出了自己最好的马与楚国的马进行比赛,最终通过巧妙的策略赢得了比赛。这个故事体现了田忌慷慨仗义的精神,他不仅为国家着想,而且为了齐国的胜利而付出了自己最好的马。
成语结构
- 慷慨仗义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慷慨和仗义分别表示心胸宽广和乐于助人的义气。
例句
- 1. 他在困难时刻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展现了慷慨仗义的精神。2. 那位慷慨仗义的义工一直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慷慨仗义的发音“kāng kǎi zhàng yì”与“康开张意”进行联想,表示一个人心胸宽广、乐于助人的意愿。
延伸学习
- 你可以学习其他与慷慨仗义相关的成语,如“宽宏大量”、“仗义疏财”等,以扩展你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看到有人被欺负,慷慨仗义地帮助了他。2. 初中生:老师教育我们要有慷慨仗义的精神,为正义事业而努力。3. 高中生:他在考试前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复习资料,展现了慷慨仗义的品质。4. 大学生:社会需要更多有慷慨仗义精神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