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仪
拼音qín yí
注音ㄑㄧㄣˊ 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犹禽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出金爵一、晋珠百枚,曰:‘他无长物,聊代禽仪。’”
基本含义
- 指人的仪态庄重、举止端正,像飞禽一样自然优雅。
详细解释
- 禽仪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禽指飞禽,比喻仪态庄重;仪指仪态,比喻举止端正。禽仪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的仪态庄重、举止端正,像飞禽一样自然优雅。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一个人的仪态得体,举止得当。
使用场景
- 禽仪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仪态庄重、举止端正。可以用来夸奖一个人的仪表端庄、举止得体,也可以用来指责一个人的仪态不端、举止不得体。
故事起源
- 禽仪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二十一年》中。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子贡参加晋国的盛宴,他的出席仪态庄重,举止得体,给在场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人们就用禽仪来形容仪态庄重、举止得体的人。
成语结构
- 禽仪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禽仪得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她的禽仪庄重,举止优雅,是一个合格的礼仪小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禽仪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端庄的人,手持鸟笼,里面有一只优雅的飞禽,代表着他的仪态庄重、举止得体。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仪态、举止相关的成语,如“仪表堂堂”、“举止失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夸奖我禽仪庄重,举止得体。2. 初中生:班长的禽仪很好,每次上台发言都很得体。3. 高中生:他的禽仪让人印象深刻,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4. 大学生:国际交流中,禽仪是非常重要的,要给外国友人留下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