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隐约在词典中的解释
yǐnyuē

隐约

拼音yǐn yuē

注音ㄧㄣˇ ㄩㄝ

繁体

基本解释

  • (1).困厄;俭约。《庄子·山木》:“夫丰狐文豹,栖於山林,伏於巖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飢渴隐约,犹旦胥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 陈鼓应 注:“隐约含有逼困之意。”《楚辞·严忌<哀时命>》:“居处愁以隐约兮,志沉抑而不扬。” 王逸 注:“言己放於山泽,隐身守约。”《后汉书·赵典传》:“ 典 少篤行隐约,博学经书。” 李贤 注:“隐,静也。约,俭也。” 宋 曾巩 《学舍记》:“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礱饭,芑莧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2).谓义深而言简。《史记·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司马贞 索隐:“谓其意隐微而言约也。” 张守节 正义:“《诗》《书》隐微而约省者, 迁 深惟欲依其隐约而成其意志也。” 宋 欧阳修 《谢氏诗序》:“ 希孟 之言,尤隐约深厚,守礼而不自放。”
    (3).依稀不明貌。 南朝 梁 何逊 《初发新林》诗:“帝城犹隐约,家国无处所。” 唐 韩愈 《次硖石》诗:“试凭高处望,隐约见 潼关 。” 洪深 《赵阎王》第二节第三幕:“这已在林子中,远处鼓声隐约可闻。”

近义词

  • 模糊、隐隐、朦胧

反义词

  • 清晰、清楚、明显、分明

英文翻译

  • 1.indistinct; faint

基本含义

  • 模糊不清,不明确。

详细解释

  • 隐约指事物的形象或概念不清晰、不明确。形容事物不够明显,或者说是模糊不清的状态。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形象、概念、意义等不明确、不清晰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的模糊感。

故事起源

  • 隐约这个成语的起源比较普遍,没有具体的故事可言。

成语结构

  • 隐约是一个形容词,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作为其他词语的补充说明。

例句

  • 1. 他的回忆已经隐约不清了。2. 在雾中,山峰隐约可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隐约”与模糊、不清晰的概念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故事或者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来深入了解和运用“隐约”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雨后,彩虹隐约出现在天空中。2. 初中生:在黑暗的夜晚,星星隐约闪烁着微弱的光芒。3. 高中生:他的回忆已经隐约不清了,只剩下一些模糊的片段。4. 大学生: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隐约的不满情绪,让人猜不透她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