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舌端月旦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éduānyuèdàn

舌端月旦

拼音shé duān yuè dàn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shé duān yuè dàn ㄕㄜˊ ㄉㄨㄢ ㄩㄝˋ ㄉㄢˋ

    舌端月旦 

    口头品评人物。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人事下》:“舌端月旦,皮里阳秋。”参见“ 月旦 ”。

基本含义

  • 指舌尖上的美味,形容非常美味可口的食物。

详细解释

  • 舌端,即舌尖,月旦,即美味食品。成语比喻食物的美味令人难以忘怀,留在口中久久不散。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食物非常美味,让人回味无穷。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明代郑成功的抗倭战争。据说郑成功曾在一个夜晚带领部队渡过海峡,但由于敌军阵地严密,无法获得口粮。他只好吃树皮和草根维持生命,饥饿的情况下,他突然看见树上有一颗熟透的橘子,他摘下来放在嘴里,那个瞬间,他觉得这是他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四个字的成语,前两个字表示“舌尖”,后两个字表示“美味食品”。

例句

  • 1. 这道菜真是舌端月旦,让人回味无穷。2. 他做的蛋糕真是舌端月旦,每次吃都觉得好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舌尖上的美味”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美食相关的成语,如“垂涎三尺”、“食指大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妈妈做的饭菜真是舌端月旦,我每天都期待回家吃饭。初中生:这家餐馆的烤鸭非常舌端月旦,每次去都要排队等候。高中生:这本小说的描写非常生动,读起来就像舌端月旦一样,让人欲罢不能。

拆字解意

舌端月旦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