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人
拼音zhì rén
注音ㄓㄧˋ ㄖ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古代官名。执掌评估市场物价等事。《周礼·地官·质人》:“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 贾公彦 疏:“此质人若今市平準,故掌成市之货贿已下之事……古人会聚买卖,止为平物而来,质人主为平定之。则有常估,不得妄为贵贱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二节:“‘质人’就是管理市场的经纪人,由他制发买卖的契券。”
基本含义
- 指被他人欺压、虐待的人,也指被捕入狱的人。
详细解释
- 质人是由“质”和“人”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质”指被他人压迫、虐待,而“人”表示人类。质人一词形象地描述了那些受到欺凌的人,他们失去了自由,被迫处于不利的境地。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被迫害、被监禁的人,或者处于困境中的人。
使用场景
- 质人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社会不公、权力压迫等情况。可以用来描述被迫害的弱势群体或个人,也可以用来批评不公正的统治或权力滥用。此外,质人也可以用于形容个人处于困境中,无法自拔的情况。
故事起源
- 质人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现象。在古代,当人们被迫害或监禁时,他们常常被关押在牢房中,成为困在牢房中的“质人”。这个成语通过形象化地描述这种情况,表达了对被迫害者的同情和对不公正行为的谴责。
成语结构
- 质人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人站出来,为那些质人发声。2. 在那个时代,许多知识分子成为了质人,他们的声音被压抑了很久。3. 那位勇敢的记者为了揭露真相,愿意成为一名质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质人”与受到压迫、被监禁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结。可以想象一个人被压在牢房中,无法自由的情景,以此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囚徒”、“奴隶”等,可以帮助扩大词汇量,丰富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小男孩总是被大男孩欺负,他成了班级里的质人。2. 初中生:历史课上,老师讲了许多古代的质人故事,让我们了解到过去的不公平待遇。3. 高中生:在文学作品中,质人常常是作者用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的象征。希望这个关于“质人”成语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