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不分皂白在词典中的解释
fēnzāobái

不分皂白

拼音bù fēn zāo bái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bù fēn zào bái ㄅㄨˋ ㄈㄣ ㄗㄠˋ ㄅㄞˊ

    不分皂白 

    《诗·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汉 郑玄 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於王也。”后以“不分皂白”谓不分黑白,不辨是非。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岂辨个是和非,不分个皂白,南邻北里成灰。”亦作“ 不分青白 ”。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七章:“我是拥护斗地主,拥护分土地的,可就怕有些年轻小子不分青白,不是地主也斗。”

基本含义

  • 指不分青红皂白,不加辨别地对待事物或人。

详细解释

  • 不分皂白是指不分辨事物的好坏或是非黑白,不做任何判断或评价,而是一概而论。这个成语强调了不分辨事物的细节、背景或真相,而是将所有事物都归为一类。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对待问题或人物时的不公正或武断,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分青红皂白,简单粗暴地对待事情的人。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传统的法律制度。在古代,刑法中有一种惩罚方法叫做“皂白刑”。当时,法官在审判犯罪嫌疑人时,会将犯罪嫌疑人的身体涂成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然后进行审判。如果法官认为嫌疑人有罪,就会将涂有黑色的皂涂抹在嫌疑人的身体上,表示有罪;如果法官认为嫌疑人无罪,就会将涂有白色的皂涂抹在嫌疑人的身体上,表示无罪。后来,人们将这种不分辨真相的审判方式比喻为“不分皂白”。

成语结构

  • 成语“不分皂白”由“不分”和“皂白”两个词组成。其中,“不分”表示不加辨别,不进行区分;“皂白”表示黑色和白色,也指事物的好坏或是非黑白。

例句

  • 1. 他对所有的人都不分皂白,总是一概而论。2. 这个老板对员工的工作质量不分皂白,只看结果。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不分皂白”与“不分青红皂白”进行联系,因为它们的意思相似。可以想象在审判时,法官不分辨犯罪嫌疑人的好坏,简单地将黑色和白色的皂涂抹在嫌疑人身上,表示不分皂白。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含有“皂白”的成语,如“青红皂白”、“皂白不分”等,以加深对这类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们的考试成绩不分皂白,总是给我们鼓励和赞扬。2. 初中生:他不分皂白地对待同学之间的纠纷,总是公正地处理问题。3. 高中生:有些老师对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不分皂白,只看学习成绩评价我们。4. 大学生:在职场上,领导对员工的努力和贡献不分皂白,只关注结果。5. 成年人:在社会上,有些人对待他人的品德和行为不分皂白,总是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