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俱厉
拼音shēng sè jù lì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shēng sè jù lì ㄕㄥ ㄙㄜˋ ㄐㄨˋ ㄌㄧˋ
声色俱厉(聲色俱厲)
◎ 声色俱厉 shēngsè-jùlì
[severe in voice and countenance;fulminate] 说话时声音和脸部表情都很严厉
基本含义
- 形容声音和表情态度都非常激烈、凶猛。
详细解释
- 声音和表情态度都非常激烈、凶猛。形容人的言辞凶猛,声音高亢,表情激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争吵、辩论、斗嘴等情景中,表示声音高亢、言辞激烈。
故事起源
- 《左传·隐公十二年》记载了一个故事。公元前541年,鲁国发生了一场内战,鲁国的两位公子纠缠不清,争夺王位。其中一位公子在宫中大声喧哗,声音震动宫廷,让人感到非常凶猛。后来,人们用“声色俱厉”来形容这种凶猛的声音和态度。
成语结构
- 声色俱厉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词序。
例句
- 1. 他们在会议上争吵得声色俱厉。2. 他的演讲激情四溢,声色俱厉,让人印象深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争吵时声音非常高亢,表情激动,就像是发出凶猛的声音和态度。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声音、表情相关的成语,如“声东击西”、“言之凿凿”等,以扩展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在打架时声色俱厉,吓得我都不敢靠近。2. 初中生:老师批评了他一句,他立刻反驳起来,声色俱厉地争辩。3. 高中生:辩论比赛上,两个队伍的辩手争夺激烈,声色俱厉,场面非常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