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位费
拼音liú wèi fèi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留位费 -概述
“留位费”,通俗而言是学校为保证生源先收的“定金”。收取“留位费”是香港高校多年来通行的做法。2011年教育部下发通知,严禁将高招录取与收费挂钩。
香港的招生体制与内地不同,由于许多高校独立招生,经常会出现一名学生报考多个院校又同时收到多份录取通知书的现象,通过收取“留位费”的办法,香港高校就能了解到学生能否前来就读,进而合理安排课程及其他教学资源。而“留位费”并非只针对内地学生。
根据教育部规定,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10所香港高校采用自主招生方式,其必须于2009年7月7日前结束录取工作。凡被录取并按指定程序递交回执及“留位费“的考生,10所高校会将考生姓名及高考号码,交至教育部及相关招生办公室,该考生将不会再被内地高校录取。这10所高校收取的“留位费”从4000港元到1.5万港元不等。
和10所自主招生的香港高校不同,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2009年将参加内地高考统招,并列入提前录取批次。而两校的“留位费”也与上述高校不同。
产生
2007年,为了防止考生占用录取名额,港校出台新规定,考生在收到香港高校发出的录取通知书后,按照本校规定的时限和方法缴付留位费(港币10,000元)。留位费一经缴付,不得退还或转让。如新生不按指定的时间缴付留位费,当自动放弃录取论处;不依照指定日期到校注册入学,或于注册入学后退学者,当放弃录取或退学处理,已缴付的留位费一概不予退还或转让。注册入学后,留位费会从考生的学费中扣除,即原需缴纳10万港币学费,现只需缴纳9万。
教育部禁止
教育部曾表示,从未规定过香港高校此种做法,2011年更是下发通知,2011年高考严肃查处招生考试违规行为,严禁将录取与收费挂钩,并明确表示,严禁将提前缴纳学费等任何费用作为是否录取考生或考生确认录取的依据。但香港浸会大学11年仍要求考生缴纳“留位费”,教育部禁令的效力,仍需时间检验。
基本含义
- 留下位置的费用
详细解释
- 留位费是指在特定场合或特殊情况下,为了保留位置而支付的费用。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引申为为了在某种竞争或争夺中占据有利位置而付出的代价。
使用场景
- 留位费通常用于形容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或获得更好的机会而付出的努力或代价。它可以用于描述商业竞争、职场竞争、学术竞争等各种情境。
故事起源
- 留位费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酒楼和宴会文化。在古代,人们在酒楼或宴会上常常需要预订位置,而有些位置比较受欢迎,需付出额外的费用才能保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引申为其他竞争场合中的代价。
成语结构
- 留位费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留位”表示保留位置,“费”表示支付的代价。
例句
- 1. 在这个公司,要想得到晋升的机会,你必须付出留位费。2. 这场比赛的冠军不是靠运气,而是要付出留位费的努力。3.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为了留住客户,我们不得不付出不少的留位费。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留位费”想象成在一个酒楼或宴会上,为了保留位置而支付的费用。你可以想象自己正在一场热闹的宴会上,为了能够坐在最好的位置上,你不得不付出额外的费用。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成语中与竞争、争夺有关的成语,如“鱼目混珠”、“一马当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班级的班长竞选中,为了留住我的位置,我付出了很多留位费。2. 初中生:为了能够进入高中的重点班,我参加了很多培训班,付出了不少留位费。3. 高中生:为了进入理想的大学,我每天都要加班加点学习,付出了很多留位费。4. 大学生:为了争取实习的机会,我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付出了不少留位费。5. 成年人:在职场竞争中,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我经常加班加点,付出了很多留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