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春禊在词典中的解释
chūn

春禊

拼音chūn xì

注音ㄔㄨㄣ ㄒ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古时民俗,官民于三月上巳( 魏 以后为三月初三)在水滨举行盥洗祭礼,以除不祥,谓之春禊。禊,洁。 南朝 宋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太子作》诗之五:“秋祓濯流,春禊浮醴。” 隋 江总 《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上巳娱春禊,芳辰喜月离。” 唐 王维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 兰亭 去此一千里,春禊故事知谁修?”参阅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禊》、《晋书·礼志下》。

基本含义

  • 春天的祭祀活动

详细解释

  • 春禊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祭祀活动,主要目的是祈求丰收和祭祀祖先。它通常在春季进行,人们会在田间地头举行祭祀仪式,祈求来年庄稼的丰收和祖先的保佑。这个成语也引申为一种整顿自己行为的意思,类似于“净化”或“洗涤”。

使用场景

  • 春禊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更多用于古代文学作品或相关的研究中。可以用于描述古代的祭祀活动,或者引申为整顿自己行为的比喻。

故事起源

  • 春禊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一书中。根据文献记载,春禊是古代中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祭祀活动,主要目的是祈求来年的丰收。在春禊仪式中,人们会在田间地头举行祭祀,祭祀祖先并祈求丰收。

成语结构

  • 春禊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春”表示春天,第二个字“禊”表示祭祀活动。

例句

  • 1. 他每年都会在春禊时期回乡祭祖。2. 这个村庄的春禊仪式非常庄重,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看。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春禊”这个成语与春天的景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在春季的田间地头,人们举行祭祀仪式,祈求来年的丰收和祖先的保佑。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中国的祭祀活动、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成语和文化习俗,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禊是古人祭祖的一种方式。2. 初中生:我们可以通过春禊来感受古人的传统文化。

3. 高中生

  • 春禊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用得比较少,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4. 大学生:春禊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祭祀仪式,主要目的是祈求丰收和祖先的保佑。

拆字解意

春禊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