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箠
拼音yí jūn
注音
繁体遺箠
基本解释
丢失鞭子。比喻丧失政权。 汉 桓宽 《盐铁论·结和》:“ 秦 摄利衡以御宇内,执修箠以笞八极,驂服以罢而鞭策愈加,故有倾衡遗箠之变。”
基本含义
- 指留下的物品或信息,可以证明某个人的存在或某个事件的发生。
详细解释
- 遗箠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遗”指留下,不再带走;“箠”指古代的一种木牌,用于记载事情或传递信息。遗箠的意思是留下的物品或信息,可以作为证据,证明某个人的存在或某个事件的发生。
使用场景
- 遗箠在日常生活中用得较少,通常用于文学作品或古代故事中,用来形容留下的物品或信息的重要性和价值。
故事起源
- 遗箠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战国时期,楚国大夫范蠡曾经在与吴国的交战中被俘,并被关押在吴国的监狱中。范蠡利用监狱中的一块木牌,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籍贯等信息,然后将木牌藏在了监狱的角落里。当范蠡被释放后,他找到了这块木牌,并将其带回了楚国。这块木牌成为了证明范蠡曾经被俘的遗箠,也成为了范蠡智慧和勇敢的象征。
成语结构
- 遗箠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表示留下的物品或信息。
例句
- 1. 他留下了一封遗箠,证明他曾经到过这里。2. 这张画是名画家的遗箠,价值连城。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遗箠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被囚禁的地方,他用一块木牌写下了自己的信息,然后把木牌留下。这块木牌成为了他的遗箠,证明了他曾经被囚禁过。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于古代的木牌感兴趣,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古代文字和纸牌的知识。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与证据和证明相关的成语,如“凭据”、“确凿无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沙滩上发现了一个遗箠,上面写着一个人的名字。2. 初中生:这本日记是我的遗箠,记录了我去年的一些经历。3. 高中生:这个古墓中的遗箠证明了这里曾经有一位重要的人物。4. 大学生及以上:这幅画是著名画家的遗箠,被誉为艺术史上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