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杼首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ùshǒu

杼首

拼音zhù shǒu

注音ㄓㄨˋ ㄕㄡˇ

繁体

基本解释

  • 梭形的头,长头。古代以为长寿之相。《方言》第二:“ 燕 记曰:‘丰人杼首’杼首,长首也。”《文选·左思<魏都赋>》:“巷无杼首,里罕耆耋。” 吕延济 注:“言 吴 蜀 人蕞陋,人多不寿。”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短髮之君,无杼首之貌。” 唐 陈子昂 《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乡旄邦彦,华髮杼首。”

基本含义

  • 指善于辨别是非曲直的人,也指辨别是非曲直的标准。

详细解释

  • 杼首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杼”是古代织布用的器具,用来织布时撑起纱线的工具,“首”则是指头。杼首这个成语比喻善于辨别是非曲直的人,也可以表示辨别是非曲直的标准。

使用场景

  • 杼首一词多用于形容有眼力的人,善于识别事物的真伪,辨别是非曲直。可以用于夸奖一个人的眼光敏锐,能够正确判断事物的真相。

故事起源

  • 《庄子·外物》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去买布,店主用了一个假的杼头,却用真的纱线进行织布。他的妻子看到后立刻认出了假杼头,因此阻止了丈夫的购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杼首的重要性在于辨别真伪,善于识别事物的真相。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形式为“杼首”。

例句

  • 1. 他是一个杼首之人,对于别人的真实意图总能一眼看穿。2. 这个商人经商多年,成了一个真正的杼首,能够准确判断市场行情。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织布相关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比如想象一个人在织布时,用杼首来撑起纱线,善于辨别真伪。也可以将“杼首”与“眼睛”联系起来,表示一个人的眼力敏锐。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洞若观火”、“见微知著”等,以扩展对于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是一个杼首之人,能够辨别出真假的玩具。初中生:只有杼首之人才能看清别人的真实意图。高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成为杼首,能够分辨出正确的价值观。

拆字解意

杼首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