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公公难媳妇

公公难媳妇

收录日期:2025-08-08 00:10:18  热度:8℃

从前,有个财主非常吝啬,但运气好-年娶了三个儿媳妇,大媳和二媳都是有銭人的千金,五体不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细皮肉嫩除了吃穿什么都不晓。唯独三媳是穷人家女儿,从小节衣束食,勤快能干,皮肤粗糙又有点黑过门后常遭公婆的白眼。

过去的女子一旦出嫁要在婆家待足三年公公才会放媳妇回娘家省亲,而且必须经过公公的考核才可放行,否则永远别想回娘家。就只有娘家来看女儿的份了。其实那有这样的规矩,都是那些吝啬鬼搞的歪主意。在哪时很注重礼节和颜面。因为媳妇回娘家,公公必须备厚礼让媳妇带回去孝敬双亲,而让亲家上门看女儿,往往会带来-些礼物。故此,每当媳妇提出回娘家,财主明的不敢阻拦,却在暗地里鸡蛋里面挑骨头,出些希奇古怪的事让你办不到,而自动取消回娘家的念头。这是乎就成了当时一种不成文的规矩!所以,他们三妯娌出嫁时父母生怕女儿会得罪公婆不能及时回娘家,都千叮万嘱告戒女儿。大媳的父母是:"……。-定要多忍气,千万撒气。要撒气回来撒……"二媳的父母是:"。。。。。-定要好好做个象模象的人回来……",三媳父母的叮嘱是:“……善待公婆……。”她们都铭记在心。慢长的三年时间终已熬到,大年初二正是回娘家拜年的好日子!三妯娌便悄悄各自地忙作回娘家的准备。可一大早公公就把她们仨叫去:“你们回娘家可以,但必须给我带三样东西回来方可”三妯娌高兴地回答:“别说三件,只要您老高兴多带几样也无防”。公公说:“其实也沒什么?回来时大媳用竹篮提点水来,二媳用纸包点火来,三媳用骨头包点肉来。大媳在娘家住三五天,二媳可住七八天,三媳吗付出的力气最多可住半个月。”但继而又说:“你们即然是同-天去,那么也就同一天回来。能做到吗?”心想,这下总该难住她们了吧!坐在太师椅上便得意地望着仨媳妇,只见大媳二媳胀红着脸,大眼瞪小眼,如丈二和尚摸不到头。忧心重重低头不语。心想,分明公公是在刁难我们不让回娘家,沒想到三媳若无其事胸有成竹爽快地答道:"好,我们一定做到!"这位财主只好忍痛割爱地备了三份厚礼让她们带回去。

出门后不久,她们就要分道扬镳。大媳娘家在东面,二媳娘家在西面,三媳娘家在南面。大媳二妇一人拉着三媳-只手心急如焚地同声问道:“我们怎么能办得到?竹蓝怎能提水?纸哪能包住火?骨头怎可裹肉?再说一个三五天,一个七八天,只有你住的时间最长半个月,怎能一同回呀!这分明是公公在耍横……”三媳道:“二位姐姐别担心!只要听我的-切由我担着。”随后分别在她们耳朵上嘀咕了-下就各自兴高采烈地回娘家了。大媳回到娘家就急不可待地钻进厨房找到母亲放了一个冲天响屁,把灶角都给冲下了。母亲吓的赶紧问是怎么回事?她说:“是您教导女儿要忍气吗?我都憋了三年不敢放,能不响吗?”所以,后来做灶台时泥工都没忘记把直角给抹了。二媳跑到娘家却掏出一个用米粉做成并蒸熟后的人捧在父母面前,把二老吓了-跳,她笑吟吟地问道:“女儿做的人象样吧?”气得二老直跺脚。为了不浪费粮食只好把粉人切成小团再配上高汤后发现这样还挺好吃。后来慢慢的就形成做汤圆的习俗。所以,现在还有些农村,仍保留着家里来了亲人都不会忘做上-碗用鸡蛋煮的汤圆款待以示团圆。

媳妇走后,公公在家扳着手指数日子等候她们回来收拾。仨媳妇住满半个月后如期而归,只见大媳妇用竹篮装了-些豆腐,二媳妇提着-只点着蜡烛的灯笼,再看三媳,只见她从怀里掏出几颗煮熟的鸡蛋放在公公面前。财主无话可说,便又问:"你们是怎么做到一同回来?"三媳近前施礼道:"公公,小媳虽不才,但三五-十五,七加八还是晓得与半个月同数。"财主……。。。

猜你喜欢

  • 神奇的海螺

    一天夜里,邓云中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在海滩,突然,他听到了一个女孩子叫他:邓云中,邓云中。”他环顾四周,根本没有其他人。他想自己肯定是听错了。就在这时,女孩子的声音又传来了:邓云中,邓云中。”邓云中一惊,梦就醒了

  • 第九个指标

    这年年底,葱岭精神病院的医生李庚升忙得不可开交。原来年初的时候,院里要选一个新院长,李庚升和另外几个年轻有为的大夫都是后备人选。于是李庚升在心里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为了提高住院率,他必须今年内介绍九个病人。如今他已经介绍八个了,只要再介绍一

  • С×Ó£¬¼ÇµÃÔø¾­µÄµãµã

    £¨Ò»£©Ð¡×Ó£¬¼ÇµÃÔø¾­µÄµãµãµÎµÎÂ𣿡¡¡¡ÈýÄêǰ£¬ÎÒ½øÈëÁËÕâËùÖÐѧ¡£µÚÒ»´Î»»×ù룬Äã×øµ½ÁËÎÒµÄÇ°Ãæ¡£ÔÚÕâ¸öİÉúµÄѧУ£¬Ãæ¶ÔÕâ

  • 周总理名下的1.2万英镑存款,寻主30年

    中国银行的英国姑娘1940年,一位叫做多利的英国女孩加入了中国银行伦敦分行。1944年中国国内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关键阶段,中国国民政府和红十字会都在中行伦敦分行设立了募捐箱,为抗日战争的受害者募捐,而多利发现负责管理中国政府募捐箱的官员经常

  • 维族老兵为战友守墓42载

    共御外敌 生死相伴艾买尔·依提已经是一位72岁的老人,现在他的儿子安尼瓦尔接替了他的工作,但他依然经常和儿孙们一起,在烈士陵园里为战友洒扫坟茔、栽花种树。当时的艾买尔·依提已经退伍两年。听说叶城县招募看护烈士陵园

  • 古代墓碑上五花八门的“防盗”文字

    中国碑石文化源远流长,各类墓碑犹如一部部另类”史书,不仅浩如烟海,而且博大深邃。出于反盗墓的目的,古人曾想出各种招数,诸如伏弩、悬剑的机关绝杀,尸毒、咒语的旁门左道以及曹操七十二疑冢”一类的障眼虚葬。墓碑上五花八门的

  • 贾府中的末世众生相

    《红楼梦》一开篇,便借古董商冷子兴之口,点明了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的贾府,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用脂砚斋的话说,就是此已是贾府之末世了”。人们不禁会问,一个烈火烹油、鲜花着锦&rdq

  • 二流堂:劫波历尽之后

    2012年1月10日,当黄苗子病逝的消息传来时,张达自己也是一位八旬老人了。面对《中国周刊》记者的拜访,他翻开一本相册,找出了一张拍摄于1994年的相片,黄苗子、丁聪、杨宪益、吴祖光等人聚集在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一条楼道上,笑意盈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