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华佗的生平简介 华佗是怎么得罪曹操的?

华佗的生平简介 华佗是怎么得罪曹操的?

收录日期:2025-08-07 18:52:57  热度:10℃

中国古代有十大名医,华佗便是其中之一,《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人们将华佗视作神医,就连曹操也曾拜服在华佗的医术之下,专门征召华佗为其看诊。可惜啊,这样一位妙手回春的神医,结局却是被人残害致死!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作为一个救人治病的大夫,华佗之所以会牵扯上曹操这等危险人物,还是因为他高明的医术和盛名。关于华佗和曹操之间的恩怨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当时曹操处理国事非常劳累,得了头痛病。曹操听说名医华佗医好了频死的东吴名将周泰,就派人把华佗请来为自己治疗。

华佗告诉曹操,他的病需要长期调养,短期内是不能治好的,就在曹操身边帮忙调理了一段时间。之后华佗突然对曹操说他收到一封家书,他的家里发生了一些事需要回家一趟,曹操没有阻拦,放他回家了。

谁知道,华佗离开以后就再也不肯接受曹操的征召了,每次曹操派人来接他,他都会说他的妻子病了,他脱不开身。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拒绝,曹操也发怒了,他派人去查证这件事的真实性,如果华佗之妻真的病了就赏赐些东西,可如果华佗骗了他,那就直接杀掉。

后来,华佗被证实的确是向曹操撒了谎,曹操的人就把他抓进了牢房,严刑逼供,最终将其拷问致死。

据说华佗临死之前把自己编写的医书拿出来交给狱吏,他说这是一本可以救人性命的书。但是狱吏害怕被华佗牵连,不肯接受这本书,最后华佗把这本书烧掉了。

第二种说法认为,华佗之所以会死,是因为他在医治曹操的时候,给曹操提了一个医疗方案,那就是做一个开颅手术。在当时的人看来,把人的脑袋给切开不就是蓄意杀人吗?所以,曹操便以华佗想要趁机杀他为由,将其捉拿,严刑拷问而死。

实际上,华佗的医术高超就高超在他是第一个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的大夫,这在医学上是一次很大的进步,所以他才被称作外科鼻祖。如果曹操的头痛病真的已经到了开颅手术的地步,华佗又会这种手术,他当然要把治疗方案告诉曹操了,最后曹操是否愿意接受手术还不是要看他自己的意愿,华佗又没有那个本事强迫曹操做手术。正因如此,曹操杀华佗这件事才会显得这么诡异。

在历史上,曹操是一位极其看重人才的人,就连刘备阵营的关羽他都能做到呵护备至,为何对一个医术高超却手无寸铁的大夫就能下此狠手呢?怎么看都是疑点重重啊!

猜你喜欢

  • 十英镑移民女总理

    她成为澳大利亚人是因为不幸。1961年出生于英国威尔士一个小镇的她,刚出生不久就患上严重的肺部感染,在医院的氧气罩里生活了几个星期。这让她的父母意识到,他们的女儿无法适应英国的寒冷气候。于是,她的父母想到了温暖的南方。在她四岁的时候,他们毅

  • 华少:才下舌尖又上笔端

    如果有人问,去年最成功最火爆的综艺节目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非诚勿扰》,也有人会说《快乐大本营》,但相信更多人的答案会是:《中国好声音》。没错,《中国好声音》火了导师,火了选手,火了节目,还火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浙江卫视当家男主持,华少。最

  • 温家宝:我同情每一个穷人

    一个政府、一个社会应该更多地关爱穷人,穷人应该拥有平等的权利。爷爷办的乡村小学,是冲破地主豪绅的阻力,第一个招收女生的学校。他常年为两件事奔波:一件是招聘教师,一件是为学校筹款。就是这样一所小学,很多教师都是大学毕业生,有的解放后当了教授。

  • 站着卖菜的慈善家

    她是个仅仅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普通摊贩,50元(台币)3把的小白菜是她的专长。她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是“丑”,不足1.5米的身高,幼年时因被烫伤,右手手指神经受损,五指蜷曲,双足又因为长期站立,压迫脚掌成五角形,同时蜂窝性组织炎长期困扰着她,

  • 与面具做一场游戏

    1974年,法国巴黎最大的小说出版社伽利玛收到一部从巴西寄来的小说手稿。作者署名阿扎尔,这部名叫《大娇》的小说,讲述了小说主人公收养一条蛇的故事,“大娇”正是蛇的名字。小说一经出版,即引起如潮好评。人们不相信它会出自一位不知名的年轻人之手。

  • 我想,我已经做到了

    歌里的我,比我更坚强。有时候我需要从我的歌中寻找力量。我从小就在私立学校念书,家里有漂亮的游泳池、汽车和一个管家。我没有经历过太多痛苦的经历,也不需要我来养家糊口。由此我现在最向往的是挫折,我宁愿在失败中学习。我早当腻了流行偶像,我也不想成

  • 最显眼处的秘密文件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富有正义感,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一些革命者,为他们传递信件,提供秘密集会的场所,许多重要的秘密文件也由易卜生帮助保管,藏在保险柜里,为此遭到了当局的嫉恨,警察只是苦于没有证据,不敢贸然采取行动。一天,在家写作的易卜生 发现大

  • 赫鲁晓夫的细腻

    赫鲁晓夫此公,被世人评价为“头顶最秃,胆子最大”。他行事喜欢大刀阔斧,线条常常有些粗疏。但在《赫鲁晓夫回忆录》的第三十六章,我却读到了两个字:细腻。先说年轻的苏联钢琴家阿什克纳济。他演奏出色,得过大奖。他老婆是个英国人,不肯去苏联,但他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