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一等罚

一等罚

收录日期:2025-08-07 20:09:22  热度:9℃

我在市报报缝刊登了一则遗失启事后,很快,有一个来自京城的电话打过来。

对方说:“您好!我是银河系文联驻京办事处。”

我大吃一惊。这辈子,我见过的最大的文化人就是市高专中文系的吴教授和市文联的梅作家,还是在一次广场文化节上远远看过的。没想到,比中文系和市文联高了多少级的银河系文联给我来电了。

对方说:“恭喜您,李先生!您已荣幸地入选《银河系文化英才名录》;同时,您的作品《遗失启事》在第108届银河之星文艺作品选拔赛中荣获一等奖!”

我大喜过望,这天上还真会掉馅饼啊!这不,还是银河系一级的馅饼呢!

对方显然感知到了我的激动,善解人意地让我喘息了几秒钟之后,告诉我,获奖证书将于三天内寄出来。

当我更加激动时,对方不紧不慢地说到了钱的事。

“是奖金吗?这么高等级的大奖,我能得到多少奖金呢?”我兴奋地问。

“是这样的,在寄出获奖证书之前,您得先交3000元……”

噢,天哪,3000元所得税?这是多少奖金啊?还没等我算出这个数字,我便忙不迭地告诉对方:“没问题,纳税是公民的光荣义务,我完全同意扣除3000元所得税!”

“可是,这并不是扣税的问题,而是您得交3000元给我们……”对方认真地解释道。

“不是直接扣吗?这样多方便呀。”我不解地问。

“说明白些吧,这3000元不是所得税,而是您的证书工本费。”

我的天,工本费就要这么多,那么,这个大奖的含金量该有多高!请原谅我是个小人物,我还是更关心奖金的问题,于是厚着脸皮再次问起来。

“奖金?呵呵……不好意思,我们这个奖只发证书,不发奖金。”对方温柔地解释。

“那么,是发什么贵重奖品吗?”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对钱已不感兴趣了,他们喜欢用钱创造出花样百出的个性化物品,据说还有增值的功效。

“奖品?也没有,就是证书。”

什么?没有奖金,也没有奖品?还要我交钱买证书?我的心情立即变得有点坏了。

“这样吧,如果你手头紧张,你也可以考虑交2000元,当然,这样的话,你的奖级就调整为二等奖。”我注意到,对方开始把“您”调整为“你”。

“如果交1000元呢?就可以调整为三等奖?”我的脑子转得倒也不慢。

“正是这样,你可以根据经济状况决定。”对方很欣赏我的聪明。

“可是,我这是获了奖啊,怎么还要我往外掏钱?”我还是不明白。

“现在都是这样呀,我们每天都要寄很多证书出去的。”对方越说越直白。

“可是,我以前也获过奖,都是有奖金或者奖品的。比如,我读小学二年级时,数学竞赛得了第一名,就奖到了一支铅笔。”

“那是什么年代的事了,现在早改革了。”对方有点不耐烦。

“可是,我从小就是这样理解的——‘奖’,就是你掏钱给我;如果要我交钱给你,那应该叫‘罚’呀,比如我开车违章了,我交钱给警察,那是被罚款。”

“你……”

“这么说,准确地说,你们给我的不是‘一等奖’,而是‘一等罚’才对吧?”我还问。

对方啪地挂了电话。

其实,我没别的意思,我只是个对说文解字很有兴趣的人,所以很希望借此机会就“奖”和“罚”的概念作个探讨,没想到对方这么没耐心。如果词语的基本意义不变的话,我还是坚持认为,他们给我的这种东西,不应该叫“一等奖”,而应该叫“一等罚”。

猜你喜欢

  • 世上没有永远浑浊的小河

    记得小时候父亲带我去砍柴。那一天,天气异常炎热,我口干舌燥,喉咙仿佛要冒出烟来,十分地难受。父亲也是十分的口渴,于是父亲吩咐我:“刚才我们不是过了一条小河吗?那儿的河水清澈,可以解渴,去取些来。”于是我返回小河取水。没想到,我回到小河边一看

  • 人生如船

    偶然看到一幅风景画:一艘几乎占满了画面的三桅船,正激着浪,鼓着帆,扯直着角旗向前疾驰。船下是波涛汹涌的海,海天相接处有一线乌云,虽然已风云乍起,但在航船那一往无前的气势面前,乌云却似乎已在退缩。从那帆上的斑斑征尘,船上的累累锈蚀、绷得紧紧的

  • 生命·幸福·我

    有人说,生命是儿时的无知,童时的天真,青年的成熟,中年的练达。有人说,生命是杨玉环手中的轻罗小扇,是昭君出塞的风沙,是貂禅口中的吕布,是西子坠湖时溅起的水花。有人说,生命是余晖衬夕阳、青松立峭壁;是万里平沙落秋雁,三月阳春映白雪;是宝刀快马

  • 给生命减负

    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这是美国好莱坞影星利奥·罗斯顿的临终遗言。罗斯顿死于肥胖症,尽管抢救他的医生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和医疗器械,也没能留住他的生命。后来,罗斯顿的这句遗言,被医院作为警示语铭刻在医院接待大厅里。我

  • 设身处地

    美国哲学家、诗人爱默生,有一天和儿子想把一头在牧场上撒欢奔跑的小牛犊赶回牛栏,父子俩好不容易把小牛犊驱赶到牛栏旁边。爱默生在后面使劲推,他的儿子在前面用力拉,但是小牛犊就是不愿跨进牛栏。它倔强地低着头,死死地抵住地面,不按父子俩的意愿行动。

  • 那一套与另一套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盲人自有盲人的一套。他们的那一套是独特的,行之有效的。健全人一掺和进来,就麻烦了。说到底盲人总是弱势,他们对自己的那一套在骨子里并没有自信,只要和健全人相处,他们会本能地放弃自己的那一套,本能地利用健全人的“另一套”来替代

  • 一幅画的启示

    美术课上,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只手,手握成拳状,一根大拇指高高竖起。“这代表什么意思?”老师指着那只画在黑板上的手问我们。“称赞别人。”我们齐声回答。然后老师沿着那只手继续画下去,画出了一个人。原来,画上的人竖起大拇指,并不是在赞美别人,而是

  • 抓一把沙

    我一直喜欢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男孩嗜糖如命,恰好他又跟一个制作糖果的女人比邻而居;男孩的家很穷,不可能满足他每日吃糖的奢望,于是,他便天天偷偷溜到邻居那里想方没法弄到一点糖吃。他踮着双脚,费劲地将手探进高高的蜜缸里,用手指蘸一点蜜汁送到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