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缺
明 · 钟芳
虚盈相荡验阴精,光未全亏魄未生。
争似西山千仞碧,不曾亏缺不曾盈。
争似西山千仞碧,不曾亏缺不曾盈。
鉴赏
这首诗《圆缺》由明代诗人钟芳所作,通过对比和比喻,深刻地描绘了月亮从盈满到亏缺的变化过程,同时也隐喻了人生境遇的起伏与变化。
首句“虚盈相荡验阴精”,以“虚”与“盈”相对比,形象地描绘了月亮从空虚到充盈的状态变化,这里的“阴精”指的是月亮的光辉,通过“相荡”一词,生动地展现了月亮光芒的动态变化过程。
次句“光未全亏魄未生”,则进一步描述了月亮从盈满到开始亏缺的过程。这里,“光未全亏”意味着月亮的光辉尚未完全消散,“魄未生”则是说月亮的阴暗部分还未显现出来,形象地展示了月亮从满月到逐渐变缺的微妙变化。
后两句“争似西山千仞碧,不曾亏缺不曾盈”,将月亮的变化与自然界的景象进行对比,以“西山千仞碧”象征永恒不变的美好,以此来反衬月亮的盈亏变化。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永恒不变事物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界中变化无常现象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盈亏变化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神秘,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寻找不变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