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韩羲仲主簿古岩韵
卧龙抱膝吟梁甫,霸主不惮三顾庐。
又不见形模苦遭妇女笑,袖手不解世俗书。
碧山幽栖载典籍,银鱼焚弃甘林居。
出处虽云兰菊异,道则一贯无二途。
要之穷通有定分,所学岂以世俗拘。
一旦风云合际会,坐令四海如唐虞。
不用山林并容尔,胸中经济常自如。
世间馀子真碌碌,得失交病言嗫嚅。
生前雅志一饱足,趋时妩媚忘远图。
夫君承平相家子,典刑自与今人殊。
青春已负老成器,白日兀坐圣贤俱。
腹笥兼收线五色,准拟补衮膺时须。
豹变要是有毛质,鹏飞九万看抟扶。
古岩风月镇长好,请著斯名镵座隅。
拼音版原文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学者与世俗生活疏离,专注于学问和修养的境况。开篇即以“君不见版筑当年胥靡徒”起兴,通过历史的对比,表达了对古人修建宫室时规模宏大、工匠众多的情景,以及帝王与梦中符号的联系。紧接着,“卧龙抱膝吟梁甫”,则是形象地描绘了一位隐逸之士,与自然和谐共处,胸怀壮志,却不为世俗所动。
“碧山幽栖载典籍,银鱼焚弃甘林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书籍的珍视与生活简朴的态度。接着,“出处虽云兰菊异,道则一贯无二途”,表明虽然个人经历和选择各不相同,但追求真理的道路却只有一个,不会有分歧。
“要之穷通有定分,所学岂以世俗拘”则是对待人接物、治国安邦的一种看法,认为无论处于贫穷还是富贵,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而学问绝不受世俗的限制。“一旦风云合际会,坐令四海如唐虞”描绘了诗人对于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的一种美好愿景。
“不用山林并容尔,胸中经济常自如”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即便身处山林,也能自在胸怀治国安邦的谋略。接下来,“世间馀子真碌碌,得失交病言嗫嚅”则是对那些只知追求物质财富、不知满足的人进行了批评。
“生前雅志一饱足,趋时妩媚忘远图”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生前的高尚志向和理想,以及对那些只顾眼前利益、忘记长远规划者的讽刺。紧接着,“夫君承平相家子,典刑自与今人殊”表达了对古代圣明君主的怀念,同时认为自己的治国之道与当世不同。
“青春已负老成器,白日兀坐圣贤俱”则是诗人对于年华易逝、光阴似箭的感慨,以及自己虽年迈,但仍与古代圣贤并肩。最后,“腹笥兼收线五色,准拟补衮膺时须”描绘了诗人的心中装载着各种知识和学问,准备在适当的时候施展自己的才华。
“豹变要是有毛质,鹏飞九万看抟扶”则是一种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变化莫测的时代局势有一种洞察力,同时也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远境界的情怀。全诗以“古岩风月镇长好,请著斯名镵座隅”结束,似乎是在寻找一种超然物外的心灵寄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个人修养的强调,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道德与治国之道的一种深沉思考,以及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