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十二月十五日微雪三叠尖叉韵二首(其一)赏析

十二月十五日微雪三叠尖叉韵二首(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无数春虫堕影纤,睡馀微觉晓寒严。
飞花陌上垂垂老,去燕巢端昔昔盐。
天送珠尘入诗卷,风持冰箸插堂檐。
门前未便深三尺,才拂墙阴石笏尖。

鉴赏

此诗描绘了冬日微雪的静谧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氛围。

首句“无数春虫堕影纤”,以“春虫”为引子,暗示季节更迭,虽是冬日,却仍能感受到生命的痕迹,通过“堕影纤”描绘出虫影在雪地上的细小与轻盈,展现出冬日特有的静美。

“睡馀微觉晓寒严”一句,将人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睡馀”和“晓寒严”的对比,表现了从梦中醒来时对寒冷的敏感感知,同时也暗示了一种由夜归昼的过渡感。

“飞花陌上垂垂老,去燕巢端昔昔盐”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飞花”与“去燕”赋予生命情感,前者象征着冬日的凋零,后者则暗示着季节的更替,两者共同构成了岁月流逝的意象。

“天送珠尘入诗卷,风持冰箸插堂檐”描绘了雪花飘落的情景,以“珠尘”形容雪花的晶莹剔透,以“冰箸”比喻其形状,通过“天送”和“风持”展现了雪花的动态美,同时将自然现象融入诗歌创作中,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艺术感悟。

“门前未便深三尺,才拂墙阴石笏尖”最后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冬日雪景的深度和层次感,门前积雪未深,仅至石笏尖处,既表现了雪景的美丽,也暗示了时间的短暂,让人感受到冬日的短暂与珍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日微雪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季节变换的美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