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赠答刘御史云卿赏析

赠答刘御史云卿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学道有通蔽,今人乃其尤。
温柔与敦厚,扫灭不复留。
高蹇当父师,排击剧寇雠。
真是未可必,自私有足羞。
古人相异同,宁复操戈矛。
春风入万物,枯蘖将和柔。
克己未有加,归仁亦何由。
先儒骨已腐,百骂不汝酬。
胡为文字间,刮垢搜瘢疣。
吾道非申韩,哀哉涉其流。
大儒不知道,此论信以不。
我观唐以还,斯文有伊周。
开云揭日月,不独程张俦。
圣途同一归,论功果谁优?户牖徒自辟,胶漆本易投。
九原如可作,吾欲起韩欧。

注释

通蔽:指事物的全面性和局限性。
尤:特别,突出。
排击:攻击,排斥。
自私:只为自己着想。
伊周:伊尹和周公,古代贤臣。
程张俦:程颐、张载,宋代著名理学家。
户牖:门窗,比喻思想或知识的开启。
胶漆:比喻关系紧密,难以分离。

翻译

学习道理有通达和局限,现代人尤其如此。
温顺和敦厚的品质,如今几乎消失无踪。
高傲的人自比为父亲和老师,攻击他人如同敌人。
真正的道德并非必然,自私的行为令人羞耻。
古人观点各异,怎能再拿起武器对抗。
春风滋润万物,使枯木复苏变得柔和。
自我约束没有增加,如何回归仁爱之道。
古代儒家学者的教诲已陈旧,再多责骂也无法回应。
为何在文字中寻找瑕疵,挖掘过去的疮痍。
我的主张不是申韩之法,感叹陷入其中。
大儒并未理解这些,这样的言论难以被接受。
观察唐朝以来,文风中有伊尹和周公的影子。
他们的言论如同拨云见日,不只是程颐、张载所及。
通往圣贤的道路虽相同,比较功劳究竟谁更优。
门窗虽已打开,人心却难以融合。
如果能回到过去,我想让韩愈和欧几里得复活。

鉴赏

这首诗是元好问的《赠答刘御史云卿》,通过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表达了对儒家道德沦丧的忧虑。诗中指出,今人学习道义时,过于追求个人私利,忽视了温柔敦厚的传统美德,甚至有人以严厉苛刻的态度对待他人,这违背了儒家的仁爱之道。诗人感叹,古人虽然有异同,但至少不会像今人那样自私。他借用春风比喻仁德的传播,强调自我克制和仁爱修养的重要性,批评那些仅停留在文字表面的批评者,指出他们的言论偏离了真正的儒家精神。

诗人进一步指出,尽管唐代以来也有像伊尹、周公这样的大儒,但他们并未完全实践自己的主张,而今人更难以达到他们的高度。他认为,真正的儒家之道并非严酷的法家思想,而是在实践中体现仁爱。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传统儒家价值回归的期待,如果有机会,他愿意追随韩愈、欧阳修等先贤,共同复兴儒家之道。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批评时弊,展现出对理想道德的追求和对儒家精神的坚守,体现了元好问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立场。

词语解释

瘢疣的意思:疤痕和赘疣。比喻过失,缺点。 金 元好问 《赠答刘御史云卿》诗之三:“先儒骨已腐,百駡不汝酧。胡为文字间,刮垢搜瘢疣。”...

不独的意思:◎ 不独 bùdú[not only] 连词。不但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鲁迅《祝福》...

操戈的意思:(1).执戈。拿起武器。《列子·周穆王》:“操戈逐儒生。” 唐 符载 《愁赋》:“ 伏波 据鞍而骨惊, 定远 操戈而涕激。” 明 张居正 《乞恩守制疏》:“皇上如不以臣为不肖,外则操戈执鋭,宣力於疆埸,内则荷橐持筹,预议於帷幄。”(2).引申为交战。 沉涛 《瑟榭丛谈》卷上引 清 徐兰 《赤陵姐琵琶歌》:“间起侵陵缘互市,终修和好悔操戈。”(3).喻相互攻击。 明 尹耕 《秋兴》诗:“推轂丈人空肉食,操戈遗孽尚萧墙。”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左氏》后出,博士嚣然, 向 歆 以父...

春风的意思:◎ 春风 chūnfēng(1) [spring breeze]∶春天的风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2) [with smile]∶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大儒的意思:◎ 大儒 dàrú[learned and famous scholar] 旧时指学问渊博而著名的学者...

敦厚的意思:◎ 敦厚 dūnhòu[honest and sincere] 脾气和性情憨厚,忠厚她为人温柔敦厚...

父师的意思:(1).即太师。上古三公之一。《书·微子》:“ 微子 若曰:‘父师、少师, 殷 其弗或乱正四方。’” 孔 传:“父师,太师。”《汉书·五行志上》:“降及於 殷 , 箕子 在父师位而典之。” 颜师古 注:“父师,即太师, 殷 之三公也。 箕子 , 紂 之诸父而为太师,故曰父师。”(2).即大司成。太子的师傅,掌国学之教。《礼记·文王世子》:“乐正司业,父师司成。” 孔颖达 疏:“父师,主太子成就其德行也。” 孙希旦 集解:“父师,即大司成也。乐正掌国学之政,故世子之学业,乐正之所主;大司成总国学之教,故世子...

父师的意思:(1).即太师。上古三公之一。《书·微子》:“ 微子 若曰:‘父师、少师, 殷 其弗或乱正四方。’” 孔 传:“父师,太师。”《汉书·五行志上》:“降及於 殷 , 箕子 在父师位而典之。” 颜师古 注:“父师,即太师, 殷 之三公也。 箕子 , 紂 之诸父而为太师,故曰父师。”(2).即大司成。太子的师傅,掌国学之教。《礼记·文王世子》:“乐正司业,父师司成。” 孔颖达 疏:“父师,主太子成就其德行也。” 孙希旦 集解:“父师,即大司成也。乐正掌国学之政,故世子之学业,乐正之所主;大司成总国学之教,故世子...

高蹇的意思:(1).孤傲貌,洁身自好貌。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一:“餘年懔无几,休日愴已晚。自是病使然,非由取高蹇。” 钱仲联 集释:“《楚辞·离骚》 王逸 章句:‘偃蹇,高貌。’《左传》 杜预 注:‘偃蹇,骄傲。’”《金史·文学传下·麻九畴》:“ 九畴 性资野逸,高蹇自便,与人交,一语不相入,则逕去不返顾。”(2).指登高。 明 王慎中 《登金山口绝顶》诗:“枝樛迺能援,葛脆不可挽,当其意象开,岂復虑高蹇。”...

高蹇的意思:(1).孤傲貌,洁身自好貌。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一:“餘年懔无几,休日愴已晚。自是病使然,非由取高蹇。” 钱仲联 集释:“《楚辞·离骚》 王逸 章句:‘偃蹇,高貌。’《左传》 杜预 注:‘偃蹇,骄傲。’”《金史·文学传下·麻九畴》:“ 九畴 性资野逸,高蹇自便,与人交,一语不相入,则逕去不返顾。”(2).指登高。 明 王慎中 《登金山口绝顶》诗:“枝樛迺能援,葛脆不可挽,当其意象开,岂復虑高蹇。”...

戈矛的意思:(1).戈和矛。亦泛指兵器。《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 汉 张衡 《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繽纷。”《后汉书·孔融传》:“ 建安 元年,为 袁谭 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餘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 融 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清 顾炎武 《广昌道中》诗之一:“出车日轔轔,戈矛接江裔。”(2).武士;军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此府雄且大,腾凌尽戈矛。”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三折:“喒嘱付您箇 张子房 莫愁。看 英布 统戈矛,今番不是强夸...

戈矛的意思:(1).戈和矛。亦泛指兵器。《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 汉 张衡 《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繽纷。”《后汉书·孔融传》:“ 建安 元年,为 袁谭 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餘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 融 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清 顾炎武 《广昌道中》诗之一:“出车日轔轔,戈矛接江裔。”(2).武士;军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此府雄且大,腾凌尽戈矛。”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三折:“喒嘱付您箇 张子房 莫愁。看 英布 统戈矛,今番不是强夸...

功果的意思:(1).犹功德。指念佛,诵经,斋醮等。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张文规》:“ 十二娘 至今未得生天,愿营功果救拔我。”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一折:“秀才稳便,老僧且回禪堂,作些功果去也。” 明 高明 《琵琶记·张大公扫墓遇使》:“你休啼哭,小人如今回去,教俺相公多多做些功果,追荐他便了。”(2).功效和结果。 郭沫若 《文艺论集·古书今译的问题》:“这本书的功果如何,我现在不愿自颂。但我相信青年朋友读我的译诗必比读《国风》原诗容易领略。”...

古人的意思:概述一:是指过去的人,随着时间向后的迁移,只要到人世间来过一趟的人都要成为古人。差别只在于时期或时代不同。二:是指过去的,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名人。如:孔子,老子,李时珍,李白,杜甫,李清照。三:是指古人类,猿人。介于猿人与新人之间的人类。生存于一、二十万年以前,地质年代属更新世晚期,文化属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期。最早引人注意的是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尼安德特河流域附近洞穴中发现的尼安德特人。所以人类发展的这个阶段又称为尼人阶段。古人的主要体质特征:脑容量很大,男女平均为1,440毫升;但脑的结构...

归仁的意思:归附仁德仁政。《孟子·离娄上》:“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壙也。” 汉 杨兴 《说史高》:“将军诚召置莫府,学士歙然归仁。” 晋 张华 《励志》诗:“復礼终朝,天下归仁。” 南朝 宋 何承天 《达性论》:“归仁与能,是为君长。”《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元年》:“ 古公 、 西伯 天下归仁,岂復舆金輦寳,以为民惠乎!”...

韩欧的意思:唐 代 韩愈 和 宋 代 欧阳修 的并称。 金 元好问 《赠答刘御史云卿》诗之三:“九原如可作,吾欲起 韩 欧 。” 清 钱谦益 《新刊<震川先生文集>序》:“不读 韩 欧 ,不知《史》《汉》之所以为文也。” 清 吴敏树 《与朱伯韩书》:“阁下处 韩 欧 之地,用 韩 欧 之道也,而好为 韩 欧 之古文,其究至於 韩 欧 也。”...

和柔的意思:(1).宽和柔顺。《晏子春秋·问下二十》:“事君之伦,知虑足以安国……和柔足以怀众。”《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於上。”《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 世南 外和柔而内忠直。” 明 李贽 《<龙谿先生文录抄>序》:“先生少壮至老,一味和柔,大同无我。”(2).犹和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3).谓柔媚宜人。 宋 叶适 《与英上游紫霄观短歌》:“景物已和柔,川原倍敷荣。” 宋 刘克庄 《八声甘州·雁》词:“归兴何妨...

何由的意思: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

胡为的意思:何为,为什么。《诗·邶风·式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礼记·檀弓上》:“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汉书·黥布传》:“胡为废上计而出下计?” 颜师古 注:“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宋 苏轼 《郑州别后马上寄子由》诗:“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画梦录·扇上的烟云》:“你这些话又胡为而来?我一点儿也不能追踪你思想的道路。”胡作非为;任意乱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

户牖的意思:◎ 户牖 hùyǒu[door and window;the home] 门窗,借指家老子户牖之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胶漆的意思:(1).胶与漆。亦指黏结之物。《孙子·作战》:“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田父嗟胶漆,行人避蒺藜。”(2).比喻事物的牢固结合。《韩非子·安危》:“ 尧 无胶漆之约於当世而道行, 舜 无置锥之地於后世而德结。”《韩诗外传》卷四:“夫习之於人微而著,深而固,是畅於筋骨,贞於胶漆。”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编简一定,胶漆不移。”(3).比喻情谊极深,亲密无间。 汉 邹阳 《狱中上书》:“感於心,合於意,坚...

今人的意思:[释义](名)现代的人,当代的人。 [构成]偏正式:今(人 [例句]今人比古人更加具有想象力。(作主语)...

九原的意思:◎ 九原 Jiǔyuán[Jiuyuan] 本为山名,在今山西新绛县北。相传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后世因称墓地为九原。汝在九原。——清· 袁枚《祭妹文》...

剧寇的意思:犹剧贼。《新唐书·隐太子建成传》:“ 秦王 数平剧寇,功冠天下。”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二状》:“朝廷命臣等,兼领四路,以御剧寇。”...

克己的意思:克己指的是战胜自己的欲望和私心,以达到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境界。...

可作的意思:再生;复生。《国语·晋语八》:“ 赵文子 与 叔向 游於 九原 ,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韦昭 注:“作,起也。”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逝者如可作,揆子慕周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噫! 元 人可作,当必貰予。”...

可必的意思:谓可以预料其必然如此。 汉 马融 《围棋赋》:“深念远虑兮,胜乃可必。”《宋书·蔡兴宗传》:“四方云合,而人情更安,以此卜之,清荡可必。” 清 任安上 《与吴拜经书》:“ 姗姗 有知,啣环可必。”...

寇雠的意思:亦作“寇仇2”。亦作“ 寇仇 ”。仇敌;敌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讎,亡无日矣。”《后汉书·仲长统传》:“昔之为我哺乳之子孙者,今尽是我饮血之寇讎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若克城邑,絶非卿有,徒危宗国,以广寇仇。” 唐 曹唐 《和周侍御买剑》:“将军溢价买吴鉤,要与中原静寇讐。” 宋 苏轼 《孙武论》下:“夫天下之患,不在於寇讎,亦不在於敌国,患在於将帅之不力。”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原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讐,...

枯蘖的意思:老树砍后长出的分枝。《南史·齐长沙威王晃传》:“ 武帝 尝幸 钟山 , 晃 从驾。以马矟刺道边枯蘖,上令左右数人引之,银缠皆卷聚而矟不出,乃令 晃 復驰马拔之,应手便去。”...

论功的意思:评定功劳之大小。《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四》:“昔圣王论功而赏贤。” 宋 欧阳修 《奉使道中五言长韵》:“深惭 汉 苏武 ,归国不论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天子论功升赏,自不必説。”...

乃其的意思:于是;就。《书·多方》:“我乃其大罚殛之。”《国语·晋语一》:“彼得政而行其欲,得其所索,乃其释君。”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五:“其与乃同意,故又以乃其连文。”...

排击的意思:(1).劈砍;打击。 汉 贾谊 《治安策》:“屠牛 坦 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宋书·晋平剌王休祐传》:“ 休祐 素勇壮有气力,奋拳左右排击,莫得近。”(2).排斥;抨击。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贾表之 ﹞资稟甚豪,尝谓仕宦当作御史,排击姦邪。” 明 李东阳 《曹参论》:“设非 平 勃 诸臣为之排击拨正於后,则 汉 之为 汉 ,我不敢知,恶在其为清净之效也?” 清 彭绍升 《<南畇先生遗书>后序》:“而於时有 当湖 陆子 者出,復以排击 王 学为功...

人相的意思:(1).人的相貌、形貌。 唐 皮日休 《相解》:“今之相工,言人相者,必曰某相类龙……某至公侯。” 巴金 《坚强战士》:“他躺在草地上,深身湿得象一只落汤鸡,他已经失去人相了。”(2).星相术用语。特指贵人之相。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读法华经得相法》:“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3).佛教语。指一切众生外现的形象状态。《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金刚经》云:‘无人相,无我相。’世间万事皆坏在有人相、我相。” 黄遵宪 《以莲菊桃作歌》:“众花照影影一样,曾无人相无我相。...

日月的意思:◎ 日月 rìyuè(1) [life;livelihood]∶生计;生活舒心的日月(2) [sun and moon]∶太阳和月亮...

扫灭的意思:◎ 扫灭 sǎomiè[mop up]扫荡消灭扫灭敌寇...

申韩的意思:(1). 战国 时法家 申不害 和 韩非 的并称。后世以“申韩”代表法家。亦以称 申 韩 之学。《史记·李斯列传》:“若此然后可谓能明 申 韩 之术而脩 商君 之法。”《后汉书·酷吏传·樊晔》:“政严猛,好 申 韩 法,善恶立断。” 清 姚鼐 《闻香茝兄擢广东按察使却寄二十韵》:“政竝褒 召 杜 ,道必闭 申 韩 。”(2).借指酷法。 清 谭嗣同 《仁学》三七:“自 秦 垂暴法,於 会稽 刻石, 宋 儒煬之,妄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瞽説,直於家施 申 韩 ,闺闥为岸狱。”...

斯文的意思:[释义](形)文雅。 [构成]附加式 [例句]他说话挺斯文的。(作宾语)。...

私有的意思:◎ 私有 sīyǒu[privately owned] 私人所有的私有财产生产资料私有制...

通蔽的意思:犹通弊。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四》:“为生计而不为死计,为子孙计而不为身心计者,好利之通蔽也;为身后名字计而不为身后性命计者,好名之通蔽也。” 清 魏源 《默觚上·筹河篇中》:“但慕师古,无裨实用,斯则书生之通蔽已。”...

同一的意思:◎ 同一 tóngyī[identity] 共一,合一;统一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为同一◎ 同一 tóngyī(1) [same;identical]∶相同;同样同一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2) [identical]∶一致...

万物的意思:◎ 万物 wànwù[universe;all things on earth]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万物莫不然。——[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未有的意思:◎ 未有 wèiyǒu[do not have;have not;there is no;be without] 没有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未有以应。吾尚未有子。——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城门未有烧脱。——《广东军务记》...

未可的意思:◎ 未可 wèikě[cannot] 不可...

为文的意思:◎ 为文 wéiwén[write;compose] 成文,成字为文犹可识。——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温柔的意思:[释义](形)温和柔顺(多形容女性)。 [构成]并列式:温+柔 [例句]她本来很温柔。(作谓语)温柔多形容女性。(作主语)[反义]粗暴、厉害、蛮横...

文字的意思:[释义](1) (名)基本义: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等。 (2) (名)语文的书面形式;如汉文、英文等。 (3) (名)指文章。 [构成]并列式:文+字 [例句]古代文字写法有很多种。(作定语)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作主语)...

吾道的意思:我的学说或主张。《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学传二·杨时》:“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书》:“闻 孙逸仙 亦倡是説,窃幸吾道不孤。”...

先儒的意思:先世儒者;已去世的儒者。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先儒所传,皆不其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先儒解释皆云:水草,圆叶细茎,随水浅深。”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辨经》:“先儒所见,适与前人暗合,而非有所祖述。”《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匡超人 道:‘……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 匡子 之神位”。’ 牛布衣 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

相异的意思:亦作“ 相异 ”。不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区畛相异,而衢路交通矣。” 郭沫若 《今昔集·日本民族发展概观》:“有了这样形势的相异,自然也就生出了不同的结果。”见“ 相异 ”。...

学道的意思:(1).学习道艺,即学习儒家学说,如仁义礼乐之类。《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若 宪 ,贫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观四年作诗寄任因命舍弟同赋》:“学道一生凡几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顺之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之一:“学道频年慕屡空,支离犹堕语言中。”(2).学习道行。指学仙或学佛。《汉书·张良传》:“廼学道,欲轻举。” 颜师古 注:“道谓仙道。” 宋 苏轼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

异同的意思:◎ 异同 yì-tóng(1) [where two things coincide and where they do not;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相同和不同之处 分别异同(2) [objection;dissent]∶异议(3) [different]∶不一样,不一致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亦何的意思:何其;多么。 晋 葛洪 《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闕之徒,知其所云为哉!” 唐 杜甫 《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伊周的意思:商 伊尹 和 西周 周公旦 。两人都曾摄政,后常并称。亦指执掌朝政的大臣。《汉书·张陈王周传赞》:“ 周勃 为布衣时,鄙朴庸人,至登辅佐,匡国家难,诛诸 吕 ,立 孝文 ,为 汉 伊 周 。” 颜师古 注:“处 伊尹 、 周公 之任。”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四:“ 李公 一清宫掖,德比 伊 周 ,再殄兇渠,功超 卫 霍 。” 宋 刘炎 《迩言》:“功盖天地,忠贯日月,进则毅然身任天下之重,退则怡然了无愠戚之容,求之於古,其 伊 周 之亚与?” 明 许潮 《同甲会》:“坐掌台衡时已久...

以还的意思:◎ 以还 yǐhuán[after a certain time in the past] 以来海禁以还明清以还三古以还年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以不的意思:见“ 以否 ”。...

一归的意思:(1).归来或往来一次。《吕氏春秋·报更》:“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虽游,然岂必遇哉?客或不遇,请为寡人而一归也。”《新唐书·何蕃传》:“事父母孝,学太学,岁一归。” 唐 刘沧 《赠颛顼山人》诗:“ 洛阳 紫陌几曾醉, 少室 白云时一归。”(2).犹言同归。《文选·陆机<演连珠>》:“臣闻性之所期,贵贱同量;理之所极,卑高一归。” 李善 注:“言物虽贵贱殊流,高卑异级,至其极也,殊涂共归。”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誉石》:“誉石杀鼠,蚕食而肥,物性虽反,齐之一归。”(3).谓逝去。 唐 徐夤 《...

真是的意思:◎ 真是 zhēnshì[indeed;certainly] 确实;的确真是松了一口气...

知道的意思:◎ 知道 zhīdao(1) [know]∶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管子》(2) [know road]∶认识道路今得遣归,既不知道,不能独行,为我得一伴否?——晋· 干宝《搜神记》(3) [know;realize;be aware of]∶晓得,谓对事物有所了解、认识知道了发生过的情况...

自私的意思:◎ 自私 zìsī[selfish;self-centered;egotistic] 只为自己打算,只图个人的利益他有时也可能是自私的和卑鄙的一位刻板的、贪婪的、自私的老绅士自私的行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