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父出守洋州二首(其一)
宋 · 袁说友
胸中万卷书,足下四方志。
士任重道远,渠以中外异。
肯恋承明直,狭此天下计。
方此议远略,慷慨谁襆被。
翻然有抗章,属之英儒耳。
士任重道远,渠以中外异。
肯恋承明直,狭此天下计。
方此议远略,慷慨谁襆被。
翻然有抗章,属之英儒耳。
注释
胸中:内心深处。万卷书:丰富的学识。
足下:脚下,此处指志向。
四方志:广阔的志向或见识。
士:读书人。
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
渠:他,指读书人。
中外:国内外。
承明:古代宫殿名,代指朝廷。
狭:局限。
天下计:天下大计。
议:讨论。
远略:长远的策略。
慷慨:激昂慷慨。
谁:谁人。
襆被:裹挟,承担。
翻译
胸中藏着万卷书,脚下踏着广阔的志向。读书人肩负重任,深知国内外的差异。
他不愿只在朝廷任职,胸怀天下大计。
此刻讨论深远的策略,谁能一同承担这责任?
突然有了上奏的勇气,此事应交付才子贤良去办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说友所作的《王恭父出守洋州二首(其一)》。诗中,诗人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一位胸怀壮志的士人形象。"胸中万卷书,足下四方志",表达了主人公学识渊博且志向远大,足迹遍布四方。"士任重道远,渠以中外异",进一步强调了士人的责任感和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理解。
然而,诗中也揭示了主人公对于仕途抉择的矛盾心理。他不愿仅仅满足于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肯恋承明直"),而是渴望有更大的抱负和更广阔的天地来施展他的天下计。"方此议远略,慷慨谁襆被",表现出他对宏大战略的思考和无人能与之共商国事的感慨。
最后,诗人鼓励主人公要有勇气提出自己的见解,"翻然有抗章,属之英儒耳",期待他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交付给那些杰出的学者去讨论和采纳。整首诗寓言深沉,既赞美了士人的才情,又寄寓了对人才的期待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