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柘城怀古亭
宋 · 葛胜仲
陈本太姬封,卒以夏姬乱。
君臣同宣淫,父子并遘患。
直谏泄冶死,诈忠巫臣窜。
郢兵讨少西,昊墟且为县。
呜呼女戎祸,陈祚仅如线。
馀波及羊舌,伯石实首难。
我行径株林,怀古一兴叹。
流波似当时,惟有城东涣。
君臣同宣淫,父子并遘患。
直谏泄冶死,诈忠巫臣窜。
郢兵讨少西,昊墟且为县。
呜呼女戎祸,陈祚仅如线。
馀波及羊舌,伯石实首难。
我行径株林,怀古一兴叹。
流波似当时,惟有城东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的陈国悲剧,通过陈本与姬封的乱伦,以及后续的君臣失德、父子罹难,揭示了道德沦丧对国家的毁灭性影响。诗人引用了陈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如直谏者的牺牲、诈忠者的流放,以及最终的郢兵征伐和昊墟被改县的命运,来强调道德败坏的严重后果。
“呜呼女戎祸,陈祚仅如线。”这两句表达了对陈国衰亡的哀叹,将陈国的命运比作即将断绝的细线,暗示其灭亡的不可避免。接着,诗人提到“馀波及羊舌,伯石实首难”,指出陈国的道德危机不仅局限于陈本与姬封,而是蔓延到了整个社会,甚至波及到其他家族,如羊舌氏,伯石成为了这场灾难的始作俑者。
最后,“我行径株林,怀古一兴叹。”诗人亲自踏访历史遗迹株林,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与感慨,感叹于历史的无情与道德的缺失。而“流波似当时,惟有城东涣。”则以自然界的水流比喻历史的流逝,强调时间的不可逆性和历史教训的永恒价值,只有城东的涣水(可能象征着历史的痕迹或某种不变的真理)见证了这一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深刻地探讨了道德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关系,提醒后人应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警惕道德的滑坡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