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建安少傅(其二)
明 · 杨士奇
每挹天瓢润九区,蓬山高处领文儒。
梅花献寿作香雪,竹叶迎春开翠壶。
阙下引回鸳鹭侣,堂中看舞凤凰雏。
同官同姓同清健,应数耆英笑老迂。
梅花献寿作香雪,竹叶迎春开翠壶。
阙下引回鸳鹭侣,堂中看舞凤凰雏。
同官同姓同清健,应数耆英笑老迂。
鉴赏
此诗以“寿建安少傅(其二)”为题,出自明代杨士奇之手。杨士奇,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解缙、黄淮并称“三杨”,在明代文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营造出一种庄重而温馨的氛围。首句“每挹天瓢润九区”以“天瓢”喻指上天的恩泽,形象地描绘了上天对大地万物的滋养,暗含对被祝寿者的德行与贡献的高度赞扬。接下来,“蓬山高处领文儒”一句,将被祝寿者比作站在蓬莱仙山之巅的文人领袖,既突出了其学识渊博,又彰显了其在文坛的地位。
“梅花献寿作香雪,竹叶迎春开翠壶”两句,运用了梅花和竹叶的自然景象来表达对被祝寿者的祝福。梅花象征着高洁与长寿,竹叶则寓意着坚韧与生机,通过这些意象的巧妙结合,表达了对被祝寿者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阙下引回鸳鹭侣,堂中看舞凤凰雏”描绘了被祝寿者身边围绕着一群才华横溢的追随者,如同鸳鸯与白鹭相伴,凤凰幼雏在堂中翩翩起舞,既展现了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体现了其对后辈的提携与培养。
最后,“同官同姓同清健,应数耆英笑老迂”一句,点明了被祝寿者与周围官员同姓且年长,是值得尊敬的长者,同时也暗示了被祝寿者以其清廉刚正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敬仰与尊重。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被祝寿者的崇高敬意,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之间深厚的情谊与相互之间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