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郑氏阁
宋 · 黄庶
林泉无价自由身,缰锁登临趣未真。
望处好山俱得力,夜应明月不孤人。
任从心外烦于蚁,长对樽中别有春。
当日若知风物胜,定移鸡犬过江滨。
望处好山俱得力,夜应明月不孤人。
任从心外烦于蚁,长对樽中别有春。
当日若知风物胜,定移鸡犬过江滨。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林泉:比喻自由的生活或心境。无价:无比珍贵。
缰锁:束缚,比喻限制。
登临:登山游览。
趣未真:乐趣尚未真正体验到。
望处:远望之处。
俱得力:都给予力量。
孤人:孤独的人。
心外:内心之外,指外部困扰。
烦于蚁:像蚂蚁般的烦恼。
樽中:酒杯中。
别有春:另有一番春天的感觉。
风物胜:优美的风景。
鸡犬:借指家禽家畜。
过江滨:搬到江边。
翻译
我如同林中的清泉,自由自在,但攀登的乐趣并未完全真实。极目远望,美丽的山峦仿佛都在助我力量,夜晚的明月也不会让我感到孤单。
尽管心中常有如蚂蚁般的烦恼,但我总能在酒杯中找到另一种春天的滋味。
如果早知道这里的风景如此优美,我一定会带着家禽家畜搬到江边居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庶的《登郑氏阁》,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首句“林泉无价自由身”,以“林泉”象征自然,强调了作者追求不受束缚的自由心境。次句“缰锁登临趣未真”,则通过“缰锁”比喻世俗的拘束,表达了对真正乐趣的渴望。
第三句“望处好山俱得力”,描绘了登高远望时,山水之美给予心灵的力量,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宽广胸怀。第四句“夜应明月不孤人”,进一步渲染了自然景色中的宁静与陪伴,即使在夜晚,明月也仿佛能理解并慰藉孤独的心灵。
第五句“任从心外烦于蚁”,表明诗人愿意抛开尘世烦恼,即使外界纷扰如蚂蚁般琐碎,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最后一句“当日若知风物胜,定移鸡犬过江滨”,表达了如果早知这里的风景如此优美,他甚至愿意带着家人一同迁居,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登阁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体现了宋代理性与自然融合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