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与畅大夫以下八君子登台述事
明 · 邵宝
上尽高台复有台,海天睛眼逐云回。
径当转处还逢石,坐得便时本藉苔。
风雨重阳初掩霭,乾坤吾道政徘徊。
县公自送江州酒,更许山僧供茗来。
径当转处还逢石,坐得便时本藉苔。
风雨重阳初掩霭,乾坤吾道政徘徊。
县公自送江州酒,更许山僧供茗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邵宝在重阳节与友人畅大夫等八君子一同登高望远的情景。邵宝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登高过程中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
首联“上尽高台复有台,海天晴眼逐云回”描绘了登高过程中的景象,仿佛步步高升,视野也更加开阔,直至海天一色,晴空万里,随着云朵的移动而变换着视角,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
颔联“径当转处还逢石,坐得便时本藉苔”则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登山途中的自然环境。山路蜿蜒,转角处常有石头阻挡,但正是这些自然的障碍,让行者得以在苔藓上歇息,增添了一份野趣和自然之美。
颈联“风雨重阳初掩霭,乾坤吾道政徘徊”则转入对重阳节的感慨。虽然天气时有风雨,但正是这样的季节变化,让诗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似乎在问自己在广阔的天地间,自己的道路究竟如何前行。
尾联“县公自送江州酒,更许山僧供茗来”则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在登高之后,不仅有县公亲自送上江州酒以助兴,更有山僧送来茶点,使得这次登高不仅是一次自然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与享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人生思考,展现了诗人邵宝在重阳登高时的独特体验和情感世界,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哲理,是明代文人山水诗作中的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