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都下写真叶德明
仰看青天不看人,醉里那知眼青白。
一携破砚入长安,素衣成缁绿鬓斑。
上林麒麟著野马,沧洲鸥鹭缀孔鸾。
汉宫威仪既不入贵人样,灞桥风雪又不见诗人相。
不须览镜照清溪,我亦自憎尘俗状。
叶君著眼秋月明,叶君下笔秋风生。
市人请画即唾骂,只写龙章凤姿公与卿。
肯来为予写衰貌,掷笔掉头欣入妙。
相逢可惜迟十年,不见诗翁昔年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林:隐居之地。谪仙:被贬谪的仙人。
狂客:行为狂放的人。
青天:天空。
醉里:酒醉之中。
破砚:破旧的砚台。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京城。
素衣:白色的衣服。
绿鬓斑:形容头发斑白。
上林:皇家园林。
麟:麒麟,象征吉祥。
野马:比喻不羁之才。
沧洲:水边,隐士居处。
鸥鹭:水鸟,常用来比喻隐士。
孔鸾:传说中的神鸟,比喻高洁之士。
贵人样:显赫人物的仪态。
灞桥:古桥名,位于长安附近。
诗人相:诗人的形象。
览镜:照镜子。
叶君:对友人的尊称。
秋月明:明亮的秋月。
秋风生:秋风吹过的感觉。
龙章凤姿:龙凤般的仪态。
衰貌:衰老的容貌。
妙:美妙,佳作。
诗翁:老诗人。
昔年少:年轻的时候。
翻译
我当年隐居山林,无人识得我,有人疑我是被贬谪的仙人,有人视我为狂放之客。我抬头望向青天,不看他人,醉中浑然不知眼睛是青是白。
我带着破砚台进入繁华的长安,白衣已染尘埃,黑发斑白。
皇宫中的麒麟混杂着野马,水边的鸥鹭与凤凰共栖。
汉宫的威严仪态不再是我这样的贵人模样,灞桥的风雪也未见诗人的身影。
我不必照镜子看溪水,自己也厌恶世俗的姿态。
叶君你的眼光如秋月般明亮,你的笔下生出秋风。
市井之人请我画像便破口大骂,只愿你描绘龙凤般的公卿。
你肯为我画下衰老的模样,提笔挥毫,转身间已入佳境。
可惜我们相遇太晚,未能见到你年轻时的诗翁风采。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赠都下写真叶德明》。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开篇“我昔山林人不识,或疑谪仙或狂客”表达了诗人在隐居时期,人们对其身份的猜测与误解。接下来的“仰看青天不看人,醉里那知眼青白”则描绘出诗人超脱尘世,对自然之美有着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世俗纷争的漠视。
“我携破砚入长安,素衣成缁绿鬓斑”一句,通过对比鲜明的形象,展现了诗人从山林到达都市的转变,以及内心世界的变化。紧接着“上林麒麟著野马,沧洲鸥鹭缀孔鸾”则是诗人在长安后的生活写照,他与世隔绝,与自然和谐共处。
“汉宫威仪既不入贵人样,灞桥风雪又不见诗人相”表达了诗人的超然物外,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也不被诗歌中的常规所限。下一句“我亦自憎尘俗状”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世间纷争与繁华生活的厌恶。
“叶君著眼秋月明,叶君下笔秋风生”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词,通过“秋月明”和“秋风生”的意象,表达了友人文采飞扬、才情四溢的艺术造诣。
紧接着的“市人请画即唾骂,只写龙章凤姿公与卿”则是诗人对市井小人的不屑一顾,同时也强调了他和友人之间独特的艺术交流。
最后,“肯来为予写衰貌,掷笔掉头欣入妙。相逢可惜迟十年,不见诗翁昔年少”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深情赞美,以及对于难得相聚时光的珍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脱俗的情怀和他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