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真容院赏析

真容院

金 · 萧贡
魔宫佛界等空虚,此理何曾属有无。
直向台山始相见,可中还有二文殊。

鉴赏

这首诗《真容院》由金代诗人萧贡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与深邃的思考,探讨了宇宙万物、宗教信仰与个人认知之间的关系。

“魔宫佛界等空虚”,开篇即以“魔宫”与“佛界”并提,暗示了世间一切现象在本质上并无本质区别,皆为空相,体现了佛教中“万法皆空”的哲学思想。这里的“空虚”并非指物质上的虚空,而是指对事物本质的超越与理解,强调了对现象背后真理的追寻。

“此理何曾属有无”,接着提出疑问,指出这种超越现象本质的理解,并非局限于有或无的二元对立之中,而是超出了常规的认知范畴,触及了更深层次的真理。这句诗表达了对传统二元对立思维的超越,以及对存在本质的深刻探索。

“直向台山始相见,可中还有二文殊。”最后两句诗,通过“台山”这一意象,进一步阐述了对真理的追求与理解。这里的“二文殊”可能是指文殊菩萨的两个化身,代表着智慧的不同面向。诗句暗示,只有深入探索,才能真正见到真理的全貌,而真理本身并不局限于单一的解释或理解,它包含着多维的智慧和深刻的内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魔宫佛界”、“有无”、“台山”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真理、宗教信仰与个人认知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越常规认知、探寻真理本质的不懈追求。

词语解释

二文的意思:(1).指 周文王 与 楚文王 。《左传·昭公七年》:“若以二 文 之法取之,盗有所在矣。” 杨伯峻 注:“二 文 , 周文王 与 楚文王 。”(2).指 春秋 晋文侯 与 晋文公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伯父若肆大惠,復二 文 之业,弛 周室 之忧,徼 文 武 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则余一人有大愿矣。” 杜预 注:“二 文 ,谓 文侯 仇 、 文公 重耳 。”...

佛界的意思:(1).佛教名词。十界之一。诸佛的境界。《梵网经》上:“现无量身无量口无量意,説无量法门,而能转魔界入佛界,佛界入魔界。”(2).借指寺院。 宋 黄庭坚 《显圣寺庭枸杞》诗:“仙苗寿日月,佛界承露雨。”...

何曾的意思:◎ 何曾 hécéng[never] 反问表示未曾你何曾想到他今天会成为总统?...

可中的意思:(1).如果。 唐 皎然 《桃花石枕歌赠康从事》:“可中弃置君不顾,天生秀色徒璘玢。” 唐 李涉 《早春霁后发头陀寺寄院中》诗:“草檄可中能有暇,迎春一醉也无妨。”《敦煌变文集·燕子赋变文》:“可中论房课,定是卖君身。”(2).谓日、月将升到中天。 唐 皎然 《游溪待月》诗:“可中纔望见,撩乱擣寒衣。” 明 焦竑 《焦氏笔乘·莲花漏》:“可中时,巳也;正中时,午也。”旧题 明 施耐庵 《<水浒传>序》:“朝日初山,苍苍凉凉,澡头面,裹巾幘,进盘飱,嚼杨木。诸事甫毕,起问可中。中已久矣。中前如此,...

空虚的意思:[释义](形)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 [构成]并列式:空+虚 [例句]思想空虚。(作谓语)...

魔宫的意思:(1).魔鬼之宫。 宋 陆游 《掩户》诗:“ 太山 蚁蛭初何有,佛国魔宫本亦平。”(2).喻恶势力盘踞的地方。 郭沫若 《朋友们怆聚在囚牢里》诗:“我们囚在迷茫的雾中,我们囚在惨毒的魔宫。”...

文殊的意思:佛教菩萨名。 文殊师利 或 曼殊室利 的省称。意译为“妙吉祥”、“妙德”等。其形顶结五髻,象征 大日如来 的五智;持剑、骑青狮,象征智慧锐利威猛。为 释迦牟尼佛 的左胁侍,与司“理”的 普贤菩萨 相对。 中国 传其说法道场为 山西省 五台山 。 晋 殷晋安 《文殊象赞》:“ 文殊 渊睿,式昭厥声。”《四游记·唐三藏被难得救》:“愿佛慈悲,早见 文殊 金身,赐我真经,留传东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僧》:“相传山上徧地皆黄金, 观音 、 文殊 犹生。”...

相见的意思:◎ 相见 xiāngjiàn[meet] 彼此会面整个代表团在终点站与他们相见...

有无的意思:亦作“ 有亡 ”。1.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 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 唐 贾岛 《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2).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 陆德明 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