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池亭
唐 · 项斯
池馆饶嘉致,幽人惬所闲。
筱风能动浪,岸树不遮山。
啸槛鱼惊后,眠窗鹤语间。
何须说庐阜,深处更跻攀。
筱风能动浪,岸树不遮山。
啸槛鱼惊后,眠窗鹤语间。
何须说庐阜,深处更跻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池馆:池塘边的馆舍。饶:丰富,充满。
嘉致:美好的景致。
幽人:隐士。
惬:满足,舒适。
筱风:微风。
浪:波浪。
岸树:岸边的树木。
遮:遮挡。
啸槛:啸叫的栏杆,可能指人发出啸声的地方。
鱼惊:鱼儿受惊。
眠窗:静谧的窗户。
鹤语:白鹤的鸣叫。
何须:何必,无需。
庐阜:庐山。
深处:深处,这里指庐山深处。
更:更加。
跻攀:攀登。
翻译
池塘边的馆舍充满美好的景致,隐士在这里感到心满意足。微风吹过,水面泛起波浪,岸边的树木并未遮挡山的景色。
在鱼儿被我的啸声惊扰后,我静听窗边白鹤的鸣叫。
无需多言庐山的美景,深入其中更能领略它的峻峭攀登之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池馆风光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池馆饶嘉致”,开篇即点明了场所,是一个充满佳气的池馆。这里的“饶”字用得极妙,意味着池水丰富而又不失优雅,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幽人惬所闲”,诗人自称为“幽人”,喜爱这样的环境,感到心旷神怡。这里的“惬”字表达了一种满足和享受的心境。
接下来的两句,“筱风能动浪,岸树不遮山”,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宁静中带有生机的景色。“筱风”轻柔而又能够激起池水的涟漪,而“岸树不遮山”则表明周围环境的开阔和自然。
“啸槛鱼惊后,眠窗鹤语间”,这里描述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和谐。鱼儿偶尔跳跃,鹤鸣声此起彼伏,都成了这份宁静中的动态装饰。
最后两句,“何须说庐阜,深处更跻攀”,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深山幽谷的向往。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他感到更加的心旷神怡,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来形容这份美好。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项斯在唐代背景下对自然美和隐逸生活情趣的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