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石居士为叶文节赋
明 · 王鏊
山头一片石,石畔几株树。
下有幽居人,结庐与同住。
木石不解语,亦复何所知。
相看两不厌,终岁还自怡。
石吾甚爱之,千古无缁磷。
木有岁寒心,冰霜见苍润。
二物岂吾徒,对之德堪进。
方今构明堂,傍求柱础材。
夫君久居此,乃独胡为哉。
下有幽居人,结庐与同住。
木石不解语,亦复何所知。
相看两不厌,终岁还自怡。
石吾甚爱之,千古无缁磷。
木有岁寒心,冰霜见苍润。
二物岂吾徒,对之德堪进。
方今构明堂,傍求柱础材。
夫君久居此,乃独胡为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对比木石与人的存在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首句“山头一片石,石畔几株树”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山间清幽的景象,石与树作为背景,展现出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接着,“下有幽居人,结庐与同住”描绘了一个人选择与自然共处的生活方式,隐含着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木石不解语,亦复何所知”一句,将木石拟人化,强调它们虽无言语,却有着自己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相看两不厌,终岁还自怡”则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即使沉默无言,也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与快乐。
“石吾甚爱之,千古无缁磷”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石头虽无生命,但其永恒的存在让人感到敬畏与喜爱。“木有岁寒心,冰霜见苍润”进一步赞美树木在严冬中依然保持生机与活力,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二物岂吾徒,对之德堪进”指出木石不仅为人类提供物质基础,更是道德修养的榜样。这引出了“方今构明堂,傍求柱础材。夫君久居此,乃独胡为哉”的感慨,诗人反思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是否也应重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与使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木石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社会责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