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赵大年芦雁图赏析

赵大年芦雁图

元 · 凌云翰
平林带烟波渺渺,风低葭菼秋声小。
望中疑是彭蠡湖,十百为群尽阳乌。
楚天未雪无雨霜,南来岂必谋稻粱。
哀音若欣云路迥,老翅不厌关河长。
汀州水落成平陆,散乱凫鹥聚沙曲。
低飞不肯俾寒鸦,犹绕荒村破茅屋。
屋中有客挥五弦,从之不得心茫然。
何人图画能著此,赵氏丹青称大年。
徽庙元年颂凤历,此图正是当时迹。
便从宣和到靖康,艮岳禽声起秋夕。
古往今来几盛衰,摩挲老眼竟成悲。
良工心苦人莫识,似写周宣鸿雁诗。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凌云翰的《赵大年芦雁图》描绘了一幅秋日湖边的生动景象。首句“平林带烟波渺渺”展现了开阔的水面与朦胧的树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迷蒙的氛围。接着,“风低葭菼秋声小”通过微风轻拂和芦苇的沙沙声,传递出秋天的萧瑟与寂静。

诗人将眼前的景色误认为彭蠡湖,群雁聚集,形象地比喻为“十百为群尽阳乌”,寓意着众多的雁鸟。接下来,他笔锋一转,感叹楚天虽未降雪,但南来的雁未必是为了觅食,它们似乎在享受飞翔的自由,即使长途跋涉也不觉厌倦。

画面中的雁群在汀洲水落后的平地上聚集,不愿与寒鸦为伍,反而绕过荒村破屋,显示出它们对人烟的避让和对自然环境的偏好。屋内的客人弹奏五弦,却无法吸引这些雁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

最后,诗人将这幅画与历史上的赵大年画作相联系,赞美其艺术成就,认为它捕捉到了周宣王时期鸿雁的意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艺术永恒的感慨。整首诗以对画作的细腻描绘和深沉的历史思考,展现出诗人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高度评价和对世事沧桑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