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州道中望峨眉山
清 · 董贻清
平生雅识看山趣,十丈红尘苦缚住。
峨眉山下宦经年,未到峨眉最高处。
朅来仍走眉州道,山容如旧人容老。
山神怜我梦魂劳,特开一角浮云晓。
初如旭日悬层光,金轮五色阳乌翔。
继疑蜃气现楼阁,玉女面面开晴窗。
我欲从之朝帝阙,天门轶荡群仙揖。
左驾青虬石凤皇,半途横被罡风折。
纱縠溪流纱觳纹,苏家故宅今犹存。
独惜坡公富笠屐,黄州雨雪登州云。
判杭知颍琼儋谪,海外犹留鸿爪迹。
咫尺家山竟未登,千古峨眉笑岑寂。
乃知山水平生缘,一游一览非偶然。
公如魂魄犹恋此,与公芒鞋竹杖跻其巅。
峨眉山下宦经年,未到峨眉最高处。
朅来仍走眉州道,山容如旧人容老。
山神怜我梦魂劳,特开一角浮云晓。
初如旭日悬层光,金轮五色阳乌翔。
继疑蜃气现楼阁,玉女面面开晴窗。
我欲从之朝帝阙,天门轶荡群仙揖。
左驾青虬石凤皇,半途横被罡风折。
纱縠溪流纱觳纹,苏家故宅今犹存。
独惜坡公富笠屐,黄州雨雪登州云。
判杭知颍琼儋谪,海外犹留鸿爪迹。
咫尺家山竟未登,千古峨眉笑岑寂。
乃知山水平生缘,一游一览非偶然。
公如魂魄犹恋此,与公芒鞋竹杖跻其巅。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董贻清的《眉州道中望峨眉山》描绘了诗人对峨眉山的深深向往和未能亲至山顶的遗憾。首句“平生雅识看山趣”表达了诗人一生对山水之美的独特见解和喜好。然而,“十丈红尘苦缚住”又暗示了世俗生活的羁绊使他难以摆脱。
诗人曾长期在峨眉山下为官,却未曾登顶,“峨眉山下宦经年,未到峨眉最高处”流露出对未能亲身领略山巅景色的惋惜。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再次途径眉州时,山景依旧而人事已非,“山容如旧人容老”,感叹岁月的流逝。
“山神怜我梦魂劳,特开一角浮云晓”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神以情感,表达山神理解诗人的疲倦,特意在清晨云雾中露出一角美景。诗人通过比喻,将山景描绘得如旭日东升、蜃楼幻境般瑰丽,但试图朝拜天宫的愿望却被罡风阻拦,象征仕途的艰难。
最后,诗人提到苏轼故居和自己的贬谪经历,以及未能登家山的遗憾,“咫尺家山竟未登,千古峨眉笑岑寂”。诗人领悟到,与峨眉山的缘分并非偶然,而是平生之志的体现。他以对苏轼的怀念,表达出对山水的执着追求,希望能如苏轼一般,穿着芒鞋竹杖,最终登临峨眉山巅。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