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还故山作赏析

还故山作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谁谓客行乐,岁寒无衣裳。
羁栖在枳棘,悠悠思故乡。
步出稽山门,乘春聊徜徉。
丹霞抱秀粤,珍木交回塘。
水鸟相和鸣,窈窕皆鸳鸯。
人生道不存,何以持文章。
苟与太虚冥,仁义皆秕糠。
南金一出矿,遂为贫者殃。
长叹辞世人,飘飖归罗阳。

鉴赏

这首诗名为《还故山作》,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从客居他乡返回故乡的过程及内心感受。

首句“谁谓客行乐,岁寒无衣裳”,开篇即表达了对客居生活的无奈与苦涩,岁末寒冬,衣衫单薄,暗含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不满与疲惫。接着“羁栖在枳棘,悠悠思故乡”两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将自己比作困于荆棘中的羁鸟,渴望自由飞翔回返故乡。

“步出稽山门,乘春聊徜徉”,诗人走出山门,趁着春光漫步,试图在自然美景中暂时忘却忧愁。接下来的“丹霞抱秀粤,珍木交回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丹霞山色与秀美的岭南风光相互映衬,珍稀树木环绕着曲折的池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水鸟相和鸣,窈窕皆鸳鸯”则通过水鸟的和谐鸣叫,以及成双成对的鸳鸯,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向往。

“人生道不存,何以持文章”一句,诗人反思人生的意义,认为如果人生没有正确的道路,那么所学的文章又有何用?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苟与太虚冥,仁义皆秕糠”表明诗人认为,如果能与宇宙万物和谐共处,那么仁义道德就显得微不足道,强调了顺应自然、超越世俗的价值观。

最后,“南金一出矿,遂为贫者殃”通过比喻,指出财富的获取往往给穷人带来灾难,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而“长叹辞世人,飘飖归罗阳”则表达了诗人最终选择远离尘嚣,回归故乡的心愿。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深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