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赠友人别
采之何所为,将以遗远行。
君行日以远,欢会日以浅。
乡心一千里,日逐车轮转。
石林夏气清,憩马到江干。
杂佩粲琼玖,长祛峨弁冠。
驱驰道旁子,赪颜触烦热。
永怀高世心,炳炳照冰雪。
秋风起天末,百草终摧残。
君子谅不违,揽芳发长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情景。首句“上山采兰苕,下山采杜蘅”,通过采摘兰花和杜衡的动作,展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离别的仪式感。接着,“将以遗远行”表达出诗人赠物寄情,希望友人在远方能感受到这份心意。
“君行日以远,欢会日以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渐行渐远,相聚时光稀少的无奈与惋惜。接下来的“乡心一千里,日逐车轮转”运用夸张手法,写出诗人对友人离去后自己心中思乡之情如车轮般不断旋转。
“石林夏气清,憩马到江干”描绘了送别之地的景色,夏日凉爽,诗人暂作休息,遥望友人离去的江边。接下来的诗句“杂佩粲琼玖,长祛峨弁冠”细致描绘了友人的形象,佩戴珍贵饰品,头戴峨冠,显示出其尊贵气质。
“驱驰道旁子,赪颜触烦热”则转向了路上的行人,他们因炎热而面色通红,象征着旅途的艰辛。最后,“永怀高世心,炳炳照冰雪”赞美友人高尚的品格如同冰雪般明亮,即使在秋风摧残万物的时节,他也会坚守原则。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对友人的赞美和期许,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高尚品质的敬仰。
词语解释
百草的意思:各种草类。亦指各种花木。《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寳成。” 汉 王充 《论衡·幸偶》:“夫百草之类,皆有补益,遭医人採掇,成为良药。”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王微》:“寂歷百草晦,欻吸鵾鷄悲。”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宋 苏轼 《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诗之二:“曾把四絃娱 白傅 ( 白居易 ),敢将百草鬭 吴王 。”...
炳炳的意思:(1).光彩照耀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宛宛黄龙,兴德而升,采色玄耀,炳炳辉煌。”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下:“共会於 国忠 宅,将同入禁中,炳炳照灼,观者如堵。”《说岳全传》第六回:“五星炳炳聚奎边,多士昂昂气象鲜。”(2).昭明貌。 唐 孙樵 《寓汴州观察判官书》:“执事三从事 卢公 ,其所以佐 卢公 使炳炳不磨於世者, 襄阳 南渡之民,皆能道之。” 宋 陈亮 《祭宗式之文》:“我脱囚繫,理亦炳炳。” 清 龚自珍 《武显将军福建海坛镇总兵官丁公神道碑铭》:“再告下车者曰:是百战百克而...
冰雪的意思:◎ 冰雪 bīngxuě[be pure like ice and snow] 比喻清纯...
不违的意思:(1).依从。《论语·为政》:“子曰:‘吾与 回 言终日,不违,如愚。’”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不违者,无所怪问,於 孔子 之言,默而识之,如愚。” 元 马致远 《耍孩儿·借马》曲:“恰才説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2).不远。《国语·齐语》:“天威不违颜咫尺。” 韦昭 注:“违,远也。”(3).不休止。《左传·昭公二十年》:“徵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 杜预 注:“违,去也。”(4).符合。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实欲使名实不违,徼倖路絶。”...
采兰的意思:(1).喻选拔俊逸。《晋书·皇甫谧传》:“陛下披榛採兰,并及蒿艾,是以 皋陶 振褐,不仁者远。”(2).《诗·小雅·南陔序》:“孝子相戒以养也……有其义而亡其辞。” 晋 束晳 《补亡诗》之一:“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后因以“採兰”喻尽孝养亲。 唐 白居易 《思归》诗:“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冬积温席恋,春违採兰期。” 唐 许尧佐 《柳氏传》:“荣名及亲,昔人所尚,岂宜以濯浣之贱,稽採兰之美乎?”(1).《文选·束晳〈补亡诗·南陔〉》:“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长叹的意思:[释义](动)深深地叹息。 [构成]偏正式:长〔叹 [例句]低声长叹。(作谓语)长叹着说(作状语)...
车轮的意思:◎ 车轮 chēlún[wheel of a vehicle] 用金属、木料或其他坚固材料做的圆形构架,其中心有一轮毂,接在或挂在轴上,可以绕轴旋转...
驰道的意思:古代供君王行驶车马的道路。泛指供车马驰行的大道。《礼记·曲礼下》:“岁凶,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马不食穀,驰道不除,祭事不县。” 孔颖达 疏:“驰道,正道。如今之御路也。是君驰走车马之处,故曰驰道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七年……治驰道。”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驰道,天子道也。道若今之中道然。” 宋 梅尧臣 《和王景彝正月十四夜有感》:“驰道横头起山岳,露臺周匝簇车轮。” 清 宋之绳 《随跸杂记》诗:“絶壁成驰道,坚冰过属车。”...
摧残的意思:◎ 摧残 cuīcán[wreck;devastate] 使受严重损失;残害百般摧残...
杜蘅的意思:见“ 杜衡 ”。...
峨弁的意思:亦作“峩弁”。武官戴的高冠。 清 赵翼 《阳朔山》诗:“或如靚女拥高髻,或如武夫戴峩弁。”...
烦热的意思:闷热,使人烦躁。 唐 杜甫 《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蔗浆归厨金碗冻,洗涤烦热、足以寧君躯。” 王统照 《号声》:“多么烦热的夏天,幸亏还是傍晚的时候。”...
风起的意思:(1).风刮起来。 晋 陆机 《豪士赋》序:“是以事穷运尽,必於颠仆;风起尘合,而祸至常酷也。” 唐 杜甫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诗:“风起春灯乱, 江 鸣夜雨悬。”《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风起时,有千尺翻头浪。”(2).比喻事物的兴起。《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襍遝,熛至风起。”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万物之奥》:“海内之士,响应风起;俊雄英豪,辐至蜂止。”《汉书·息夫躬传》:“如使狂夫嘄謼於东崖, 匈奴 饮马於 渭水 ,边...
高世的意思:(1).高超卓绝,超越世俗。《战国策·赵策二》:“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 宋 王安石 《答吴子经书》:“ 子经 诚欲以文辞高世,则无为见问矣。” 许地山 《集外·女国士》:“夫有高世材,要须遇时乃发。”(2).出尘离世,清高脱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王右军 与 谢太傅 共登 冶城 。 谢 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 王 谓 谢 曰:‘ 夏禹 勤王,手足胼胝; 文王 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3).指出尘离世的所在。...
高世的意思:(1).高超卓绝,超越世俗。《战国策·赵策二》:“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 宋 王安石 《答吴子经书》:“ 子经 诚欲以文辞高世,则无为见问矣。” 许地山 《集外·女国士》:“夫有高世材,要须遇时乃发。”(2).出尘离世,清高脱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王右军 与 谢太傅 共登 冶城 。 谢 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 王 谓 谢 曰:‘ 夏禹 勤王,手足胼胝; 文王 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3).指出尘离世的所在。...
何所的意思: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欢会的意思:(1).欢乐的聚会。 三国 魏 曹植 《闺情》诗:“欢会难再逢,芝兰不重荣。” 唐 白居易 《除夕寄弟妹》诗:“早晚重欢会,羈离各长成。” 宁调元 《次韵答哲夫》:“欢会纵多客易散,旧游回忆更堪伤。”(2).特指男女相会寻欢。《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这 吴氏 正待与知观欢会,吃那一惊也不小,同丫鬟两个抖擞了一团。”懽會:愉快地聚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一女曰:‘前宵一梦大恶,今犹汗悸。’下座者摇手曰:‘莫道莫道!今宵姊妹懽会,言之吓人不快。’”...
会日的意思:(1).会集的期限、日期。《汉书·伍被传》:“家产五十万以上者,皆徙其家属 朔方 之郡,益发甲卒,急其会日。” 颜师古 注:“促其期日。”(2).聚会的日期。《后汉书·党锢传·范滂》:“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会日,谓三府掾属会於朝堂之日也。”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二:“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江干的意思:◎ 江干 jiānggān[by the river] 江边,江畔...
君子的意思:[释义](名)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构成]偏正式:君(子 [例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作定语)...
兰苕的意思:兰花。《文选·郭璞<游仙诗>》:“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 李善 注:“兰苕,兰秀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南楼中望所迟客》诗:“瑶华未堪折,兰苕已屡摘。”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四:“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金 元好问 《望云谣》:“登山採兰苕,兰苕霜早凋。”...
轮转的意思:◎ 轮转 lúnzhuàn[rotate] 使轮流交替;交替每种食品都轮转一下,这样每隔一段时间就能重复见到每种食品...
千里的意思:◎ 千里 qiānlǐ[the winged steed] 指千里马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琼玖的意思:(1).琼和玖。泛指美玉。《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玖。” 毛 传:“琼、玖,玉名。”(2).后世常用以美称礼物。 唐 钱起 《酬长孙绎蓝溪寄杏》诗:“芳馨来满袖,琼玖愿酬篇。” 元 朱晞颜 《拟<古诗十九首>》之一:“愿勗瓜李心,为君报琼玖。”(3).喻冰雪。 宋 张孝祥 《忆秦娥·雪》词:“天花落,千林琼玖,满空鸞鶮。”《群音类选·椒觞记·师生讌雪》:“想仙姬摇珮 瀛洲 ,巧将紈素,剪成六出,纷纷琼玖,幻景果谁收。”(4).喻贤才。 宋 叶适 《送陈彦群》诗:“雍容入儒雅,磨错...
秋风的意思:◎ 秋风 qiūfēng[autumn wind] 秋天的风...
驱驰的意思:快速行驶或奔跑;迅速驱赶或驱逐。...
日逐的意思:(1). 匈奴 王号。后亦以泛称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首领。《汉书·匈奴传上》:“﹝左贤王﹞病死,其子 先贤掸 不得代,更以为日逐王。日逐王者贱於左贤王。”《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今圣德隆盛,威灵外覆,日逐举国而归德,单于称臣而朝贺。” 吕向 注:“日逐、单于,皆 匈奴 名。”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丹书锡誓,既崇日逐之封;赤芾疏荣,仍懋秩訾之赏。”(2).每天。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销恨花》:“帝与 贵妃 日逐宴於树下。”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三折:“你如今多大年...
山采的意思:谓入山采伐。《史记·循吏列传》:“秋冬则劝民山採,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乘多水时出材竹。”...
上山的意思:◎ 上山 shàngshān(1) [climb up mountains]∶爬山,进山上山拾草(2) [die and be buried] 〈方〉∶指人死亡,埋葬(3) [silk worms begin to spin cocoons] 〈方〉∶蚕的上簇谁也料得到这些“宝宝”上山前还得吃多少叶。——茅盾《春蚕》...
世心的意思:(1).世人之心。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夫其仁爱温柔,足以孕育羣生……正身体化,足以陶冶世心。”(2).尘心;名利之心。 明 文徵明 《金陵客楼》诗:“最是世心忘不得,满头尘上説功名。”...
石林的意思:◎ 石林 shílín[limestone tower] 含二氧化碳的水流溶蚀或侵蚀石灰岩而形成的林立于地表的塔状石炭岩去南有石林风景区...
所为的意思:所作,作为。《易·繫辞上》:“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序:“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 宋江 倈!这是甚所为!甚道理?” 叶圣陶 《穷愁》:“案上金钱,亦无暇入於囊,徒瞪目警吏所为。”(1).所以。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公羊传·隐公三年》:“先君之所为不与臣国而纳国乎君者,以君可以为社稷宗庙主也。”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二:“﹝所为﹞言‘所以’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食者以...
天末的意思: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 汉 张衡 《东京赋》:“眇天末以远期,规万世而大摹。” 唐 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寄徐二义尊大梁》词:“故人天末不见,使我思华年。” 叶圣陶 《夜》:“狗吠声同汽车的呜呜声远得几乎渺茫,好象在天末的那边。”...
夏气的意思:夏令的节气,夏天的气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调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之义》:“五行之随,各如其序。五行之官,各致其能。是故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居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音徵” 汉 郑玄 注:“夏气和,则徵声调。”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兰池清夏气,脩帐含秋阴。”...
下山的意思:◎ 下山 xiàshān(1) [go down the hill]∶从山上走向山下(2) [(of the sun) set]∶太阳西下太阳还没下山,我们就干完了◎ 下山 xiàshān[(of coal mining)slant roadway] 地下采矿时挖掘的没有直通地面出口的倾斜巷道,主要用来由下向上运送矿石...
乡心的意思:思念家乡的心情。 唐 刘长卿 《新年作》诗:“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明 袁宏道 《高唐道中》诗:“乡心随日暮,望眼尽天低。” 潘漠华 《乡心》:“呵!缠绵的乡心。”...
行日的意思:出行的日数。《史记·魏公子列传》:“请数公子行日,以至 晋鄙 军之日,北乡自剄,以送公子。” 明 张宁 《方洲杂言》:“予復见之御马监坊沙道上,但不受羈馽,不知其行日几何也。”...
永怀的意思:(1).长久思念。《诗·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明 夏完淳 《效潘安仁<悼亡>》诗:“永怀寄寒夜,冥冥空怀抱。”(2).咏怀;抒发情怀。 晋 陶潜 《有会而作》诗序:“岁云夕兮,慨然永怀。”...
远行的意思:指离开家乡或原地去远方旅行、出使、出征等。...
杂佩的意思:亦作“ 杂珮 ”。1.总称连缀在一起的各种佩玉。《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毛 传:“杂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类。”一说指佩玉的中缀,即琚瑀。 王夫之 《<诗经>稗疏·郑风》:“下垂者为垂佩,中缀者为杂佩。杂之为言閒于其中也。则杂佩者专指琚瑀而言。”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诗:“愧无杂珮赠,良讯代兼金。” 唐 严维 《奉试水精环》诗:“未肯齐珉价,寧同杂佩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玉玲珑阁》:“玉玲瓏, 宋 宣和 花纲石也……叩之声如杂佩。”(2).指文章的变化...
子谅的意思:慈爱诚信。《礼记·乐记》:“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 孔颖达 疏:“子谓子爱,谅谓诚信,言能深远详审此乐以治其心,则和易正直子爱诚信之心,油油然从内而生矣。” 章炳麟 《印度人之论国粹》:“ 印度 人於大地最为愷悌子谅,至今食不过炙卵,而肉羹则絶焉。”一说,即慈良。参阅《朱子全书》卷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