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白阇梨
宋 · 陈师道
瓶锡倦西东,归来一榻空。
宗乘能自判,文学更兼通。
讲彻夜堂月,定回枯树风。
无从参净社,回首倦飞蓬。
宗乘能自判,文学更兼通。
讲彻夜堂月,定回枯树风。
无从参净社,回首倦飞蓬。
注释
瓶锡:形容云游四方的僧人。倦:疲劳。
归来:返回家中。
一榻空:床上空无一人。
宗乘:佛教宗派或教义。
自判:自行判断。
文学:学问,包括文学知识。
兼通:广泛精通。
讲彻:讲解透彻。
夜堂:夜晚的讲堂。
枯树风:比喻寂静无人的环境。
参:参与,此处指修行。
净社:清净的僧团。
倦飞蓬:形容漂泊不定,像飞蓬一样。
翻译
瓶锡生涯疲惫于东西奔波,回到家中榻上空无一人。在宗教学说上他能自行判断,在文学方面更是博学多通。
他在夜晚的讲堂中讲解直到月光洒落,必定能唤醒枯木上的沉寂风声。
无法加入清净的僧团修行,回头望去,只觉自己像疲倦的飞蓬无处栖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赠给一位名叫白阇梨的僧人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修行的敬仰和对白阇梨深邃学识与禅修境界的赞赏。首句“瓶锡倦西东”描绘了白阇梨云游四方、寻求佛法的经历,暗示了他的辛劳与执着。次句“归来一榻空”则写出他回到寺庙后的宁静与淡泊,强调了内心的清净。
第三句“宗乘能自判”赞扬白阇梨在佛教宗派传承上有独到见解,能够自我判断和领悟。第四句“文学更兼通”则进一步称赞他的博学多才,不仅在佛学上精通,还通晓世间文学。第五、六句通过“讲彻夜堂月,定回枯树风”形象地描绘出白阇梨深夜讲经的场景,以及他在静坐时连枯树之风也为之静止的禅定力量。
最后两句“无从参净社,回首倦飞蓬”表达了诗人自己无法加入这样纯净的僧团,只能感叹自己像飘零的蓬草一样,对白阇梨的境界充满了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白阇梨的敬仰和对自己未能达到同样高度的自省。